焦仲卿母亲为什么要赶走刘兰芝?

【导语】: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根源在于焦仲卿的母亲,焦仲卿母亲为什么要赶走刘兰芝导致这个悲剧呢?

  焦仲卿母亲为何驱逐媳妇刘兰芝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逼迫刘兰芝回娘家用的是第一条:父母看着不顺眼的,休妻。《礼记》中还规定:“儿子对妻子非常好的,父母不高兴了,可以让儿子休妻。”如果焦仲卿不听焦母的这就是有违孝道,在古代是大不敬。

  焦母为难刘兰芝也是情有可原。娶妻生子,娶妻就是为了生育后代,按父系传承的准则,男子才是延续香火的后代。“不小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思想在焦母脑中已经深深印刻下来了,纵观全诗,可以看出刘兰芝在焦仲卿家里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了,这个可以从诗中刘兰芝刚嫁到焦仲卿家时,小姑刚学会走路还一直要扶着床,等到刘兰芝因焦母逼迫回娘家的时候小姑的个子已经和她一样高了。

  从这些文子可以看出,刘兰芝在焦家已经生活了很久了,可是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刘兰芝并没有为焦仲卿生下一男半女。这在焦母眼里刘兰芝是多么的可憎啊。在古代,两三年没有生育是不正常的现象,不消说是两三年,一年不生,邻里之间就有闲话了。“没有礼节”、“行动自专由”,是一方原因,但无子却不能不让焦母心急。焦家无后,这让焦母死后将有何颜面去见焦家的祖先?说以作为焦家长者,焦母只能狠下心肠担着一个恶婆婆的罪名执意将刘兰芝赶回娘家。焦母的故意挑刺,肆意蛮横其实只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为了维护焦家的香火传承。

  历史上焦仲卿与刘兰芝真有此人吗

  诗中的人物应当是真实存在的,焦仲卿与刘兰芝确有此人。因为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建安年间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庐江郡是汉代郡名,如今是安徽潜山一带。据此可知时间地点都是明明白白据实可以去找到的,由此可见历史上确实有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存在。

  诗中的少女刘兰芝从小就被教授女红,会弹琴,能朗诵诗书。十七岁的时候嫁与焦仲卿为妻,在焦家是日夜操劳,勤于家务,但就是不被焦母所喜爱,反而被焦母处处刁难。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告诉丈夫自己所受的痛楚。焦仲卿为妻子求情却遭受了母亲斥责,还要叫焦仲卿休掉刘兰芝,刘兰芝只好暂时退避回到娘家。并彼此发誓说用不辜负对方。

  谁知天意能人,刘兰芝的哥哥逼她改嫁他死后的儿子,焦仲卿听到这个变故,便请假回去见刘兰芝。两个人相见后都怅然若失,提起当日发下的誓言,又彼此相约只好在黄泉下相见了。最后刘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得知后再树下自缢而死。

  之后两家人要求将两人合葬,墓址在华山边上,墓的东西两边种植着两行松柏,南北两侧都栽着梧桐树。松柏和梧桐树枝枝相覆盖,叶叶相连通。至于诗中说的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化作孔雀这一积极浪漫主义手法与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有异曲同工之妙,象征焦刘夫妇爱情的不朽,表现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恋爱,幸福生活必然到来的信念。

  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来源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 《郁离子·弥子瑕》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卫灵公怒弥子瑕,抶出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祝鮀曰:瑕也怼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观夫狗乎?夫狗依人以

    2022-11-03

  • 《欧阳修·吉州学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

    2022-10-25

  • 《欧阳修·浮槎山水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

    2022-10-25

  •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

    2022-10-25

  • 《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

    2022-10-25

  • 《欧阳修·偃虹堤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

    2022-10-25

  • 《欧阳修·简肃薛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

    2022-10-25

  • 《欧阳修·苏氏文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予友苏子美①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

    2022-10-25

  •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

    2022-10-25

  • 《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

    2022-10-25

  • 《欧阳修·五代史记一行传叙》原文及翻译

    原文: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2022-10-25

  •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

    2022-10-25

  • 幼学琼林《婚姻》原文及翻译

    婚姻 【原文】 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1]。蹇修与柯人,皆是媒妁之号[2];冰人与掌判,悉是传言之人[3]。礼须六礼之周,好合二姓之好[4]

    2022-01-21

  • 幼学琼林《释道鬼神》原文及翻译

    释道鬼神 【原文】 如来释迦,即是牟尼,原系成佛之祖;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为道教之宗[1]。鹫岭、祇园,皆属佛国;交梨、火枣,尽是仙丹[2]

    2022-01-21

  • 幼学琼林《身体》原文及翻译

    贫富 【原文】 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1]。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2]。贯朽粟陈,称羡财多之谓;紫标黄榜,封记钱库之名[3]。贪爱钱物

    2022-01-21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