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导语】:

鬼的故事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十分流行的小说题材,从小说雏形时期的汉魏起,下至明清,鬼的故事在不同时期都大量出现,说鬼几乎成为古代小说家的一大癖好。这种独特而带有普遍性的审美

  鬼的故事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十分流行的小说题材,从小说雏形时期的汉魏起,下至明清,鬼的故事在不同时期都大量出现,说鬼几乎成为古代小说家的一大癖好。这种独特而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现象,不仅反映了先民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敬鬼”的文化意识,而且鬼世界是人世间的投影,两者有时像毗邻的国土,彼此可以互相交通。于是,鬼小说以鬼态寓人情,也就成了讽喻人间罪恶的手段,不再是单线的对于鬼的恐怖,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义展露出它的独特的艺术风采。

  这是一篇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的作品,它通过对人和鬼的关系的刻画,表达出作者对社会的评价。小说使读者的注意力不再去关注鬼的存在的合理性问题,而是提供给读者一种关心人生的道德评价的氛围,给鬼以美好的人性,以鞭挞无人性的活人。作品中的郑义娘虽是一个鬼魂,但她依然拥有人的美貌和情感。她生前为夫守节而亡,死后不仅无后悔之意,而且引以为荣。她借阿婆之口所作的表白,尽管依从的仍然是传统的妇德,但她义不受辱的勇敢行为足以表明她的高尚品德。她是一个善于表达喜怒哀乐的人,她曾为丈夫的亲临而哭泣,也曾为自己魂归故里的命运而忧虑,更为丈夫的负心而疾愤。作为一个坚强的女性,她既敢爱,也敢恨。她最后的复仇行动是长期束缚在夫权桎梏中的广大妇女所发出的呐喊。作者以大量的笔墨赞美郑义娘,从而抨击了人性的堕落所造成的人不如鬼的严酷现实。作品中郑义娘的所作所为是那么的真诚,合情合理。她明白一个风流公子的情性,所以她有言在先,“尚若再娶,……则不若不去为强”,请丈夫三思,直到丈夫韩思厚信誓旦旦,才同意迁骨。对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故事,韩思厚却不讲信义,一见到刘道士便马上拜倒在她的美色之下,背弃了誓愿。诚然,在道义上,要一个活人为一个死人守节是不近情理的,这无论对于一个女子还是一个男子都是如此。但问题在于,一旦立下了誓言就得恪守,否则就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韩思厚之所以受到谴责,就是这个缘故。最可恶的是,韩思厚在背叛郑义娘后,非但没有丝毫忏悔,反而穷凶极恶地掘墓开盒,无情地将妻子的尸骨扔进扬子江。所以,他最后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与郑义娘的真诚无私相比,韩思厚是多么的低下、卑琐。真所谓人不如鬼。

  这个负义故事就题材而言,是一个常见的话题,但由于故事情节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展开,因此,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北宋沦亡时,入侵的金人不但掳去了徽、钦二帝,赵氏宗室和大批朝廷官员,以及大批平民也被驱赶北上。他们中侥幸苟存的也流落异乡,在征服者的铁蹄下挣扎于死亡线上。这些被女真族掳掠去的汉人受到残酷的迫害,蒙受民族耻辱的沉重折磨。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不少抒写亡国之痛和在异邦流离之苦的作品,如《靖康孤臣泣血录》、《窃愤录》之类。那些作品大抵为王朝达官权贵们的不幸命运唱着哀歌。《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则从一个下级官员的角度展示了一幅在民族大灾难的激流中生离死别的悲惨图画。它借杨思温在燕京的遭遇,写出了流离在敌国境内每遇佳节而缅怀故都的凄惶感情;以郑义娘的一灵不昧,刻画了国破家亡时殉身的鬼魂的难以瞑目;最后,以韩思厚的违弃盟誓,另求新欢,谴责了不能坚持守节的乱世男女。小说不仅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特殊条件下的生活面貌,而且以此隐约地鞭挞了那些忘记了死难者的尸骨未寒,不顾人民的水深火热,苟安于半壁江山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所以,就这点而言,在我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中,它是一篇很有独创性的、展开了一个新的生活领域和感情境界的作品。

  由于小说讲的是一个鬼故事,在叙述中作者竭力地渲染着它的奇幻性,从而使故事的叙述与形象紧密协调起来,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气氛,鬼毕竟不同于人,它是来去踪迹飘忽不定的。作者在赋予郑义娘以人情的同时,也强调了她的鬼态。她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种独特的气氛。杨思温与郑义娘的见面是不同寻常的,往往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此外,作者所选定的夜色和空宅等特殊环境,也创造了一种特殊的阴森气氛。她身上的一种香风更给人以一种奇妙的印象,使人联想起她的人格。

  这篇作品比王魁桂英故事的意境更宽阔深沉,它的怪诞性和寓义性的较完美的结合在小说美学上具有深远的影响。郑义娘的故事早在宋代的一些笔记中就有记载。这篇小说和洪迈《夷坚丁志》第九卷《太原意娘》的本事相近,《太原意娘》可能就是该篇的蓝本。一般认为这是南宋后期或元初的作品。在《宝文堂书目》中,小说另题作《燕山逢故人郑意传》,同书又著录有《燕山逢故人》一本,元代沈和作《郑玉娥燕山逢故人》杂剧,这些当为同一题材演衍出来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 《郁离子·弥子瑕》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卫灵公怒弥子瑕,抶出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祝鮀曰:瑕也怼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观夫狗乎?夫狗依人以

    2022-11-03

  • 《欧阳修·吉州学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

    2022-10-25

  • 《欧阳修·浮槎山水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

    2022-10-25

  •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

    2022-10-25

  • 《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

    2022-10-25

  • 《欧阳修·偃虹堤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

    2022-10-25

  • 《欧阳修·简肃薛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

    2022-10-25

  • 《欧阳修·苏氏文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予友苏子美①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

    2022-10-25

  •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

    2022-10-25

  • 《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

    2022-10-25

  • 《欧阳修·五代史记一行传叙》原文及翻译

    原文: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2022-10-25

  •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

    2022-10-25

  • 幼学琼林《婚姻》原文及翻译

    婚姻 【原文】 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1]。蹇修与柯人,皆是媒妁之号[2];冰人与掌判,悉是传言之人[3]。礼须六礼之周,好合二姓之好[4]

    2022-01-21

  • 幼学琼林《释道鬼神》原文及翻译

    释道鬼神 【原文】 如来释迦,即是牟尼,原系成佛之祖;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为道教之宗[1]。鹫岭、祇园,皆属佛国;交梨、火枣,尽是仙丹[2]

    2022-01-21

  • 幼学琼林《身体》原文及翻译

    贫富 【原文】 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1]。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2]。贯朽粟陈,称羡财多之谓;紫标黄榜,封记钱库之名[3]。贪爱钱物

    2022-01-21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