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的禅让制是真的吗 还是后世美化传说?

【导语】:

说起上古时期,尧舜禹的禅让制一直在后世中传颂。那么关于这个禅让制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尧舜禹禅让制是不是真的?

  大约在四千年前,我国实行过被后世传为美谈的“禅让制”,它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在部落联盟内推举首领的一种制度。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就是我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例子。

  许多人对这一事情深信不疑,连教科书上也将“禅让制”作为原始民主制加以推崇。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禅让制”虽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但绝非人们想象中那么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讲,“禅让”中也带有强迫和流血的味道。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三个大的氏族部落先后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方的炎帝部落,东方的夷人部落,西北的黄帝部落。他们为了争夺生存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最后结成了强大的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里,设有一个联盟议事会来管理日常事务。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议事会的成员,议事会设有首领一至二人,具体执行议事会做出的决议。除主持祭祀、管理政事,解决联盟内的纠纷外,还有权决定对外战争与媾和。议事会首领的产生和继承,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首领推举。

  由于这种制度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特别是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是产生在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那么联盟首领的推举,就不可能没有斗争。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提出后继人的问题时,讙兜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荐舜。

  尧为了方便考察舜,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结果证明舜的确是一个品德高尚、能力超群的人,于是尧就把治理天下的权力交给了他,自己退居一旁养老。这就是历史上“尧舜禅让”的故事。

  “尧舜禅让”虽然是一段妇孺皆知的远古时代的政治传说,但史书中开始有明确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已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其间隔几千年,对于它的真实性当时就有人怀疑,而且历来说法不一,反对的意见一般有以下三种。

  第一,畏劳说,也就是“逃避劳动”的说法。有一些学者认为尧让位于舜没有那么神圣,只不过是尧不想再操那份心了,想找个人承担这份辛苦的职务罢了。

  关于这个观点,韩非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当时的当权者没有因为自己是帝王之尊就可以养尊处优。尧在位之时,吃、住都很简陋,屋顶的茅草不整齐,房子的椽梁不雕饰,吃的是粗粮,咽的是野菜,冬天裹着兽皮,夏天披着葛布,而且还经常亲自参加劳动,经常大腿被磨得没有成块的肌肉,小腿被磨得没有汗毛,生活连普通人还不如。

  所以,古代的让天下,只不过是当权者想远离奴隶般的辛苦, 他们可不想自己辛苦一生,更不想把这份辛苦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庄子》《高士传》等书里就记载了让位不成功的事件,比如尧让位许由,结果被人家认为是脏了自己的耳朵;想让位给子州支父,结果人家说自己刚好得了忧郁症,没心情治理天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这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慷慨的帝位赐予,看来这“禅让”似乎并不如儒家渲染得那么神圣庄严。

  第二,拥戴说。荀子、孟子是这种说法的拥戴者,他们认为天子职位最高,权势最大,尧不可能心甘情愿地让位。

  那么舜是怎样获得天下的呢?荀子说,他们是靠本身的道德来赢得人心的;孟子认为,那是靠上天的赐予和民众的拥护。也就是说,不管尧禅让与否,民众和诸侯一起拥戴,天下就必然是舜的了,后世只不过是粗浅地猜测和附会而已。后来舜的故事重演,禹也顺利地登上了帝位。

  这种说法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可以想象,舜早期的孝行让他争取到了来自朝野的广泛认可,而后来八年的摄政,更让他凝聚了人气。这个时候,尧其实已经被架空了,舜接位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种没有阻挠的“拥戴”,与几千年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几乎如出一辙。

  第三,篡夺说,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也极高,是“拥戴说”的后续。这种说法的支持者认为,舜是直截了当地从尧的手中多了权,根本不存在禅让一说。

  《史记》里有这样的记载:舜登上帝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改革:舜起用了尧在位期间长期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八恺”、“八元”,历史上叫作“举十六相”—这显然是扶植亲信。与此同时,舜除掉了尧重用、信任的姒鲧、共工、三苗、讙兜,历史上叫作“去四凶”。舜赐给“四凶”的丑恶的绰号和不同的罪状是:姒鲧—梼杌(罪状:治水无功),共工—穷奇(罪状:淫辟),三苗—饕餮(罪状:不遵王命),讙兜—混沌(罪状没有记载)。

  梼杌、穷奇、饕餮、混沌都是古时候出了名的猛兽,多用来比喻恶人。其实事情很明白,他们的罪名不值一提,只不过是舜排除异己的借口而已。而经人事重新安排之后,已被架空了的尧,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还有尧的结局。尧让位以后,本以为可以安享天年,因为他毕竟是舜的岳父。但当他交出权力后,舜并没有放过他,而是将他流放(史书记载是出巡),死于途中。

  而《竹书纪年》等史书中确定的指出,尧不是死于途中,而是被舜放逐到尧城囚禁,跟他所有的儿子隔绝,最后死在那里。后来,舜还把尧的儿子流放到了丹水。因此《韩非子·说疑》篇里有这样的感叹:“古之所谓圣君明王,都不过是构党羽,聚巷族,逼上弑君,以求其利也。”

  根据史料记载,舜晚年也学尧将政权禅让给禹,然后起程南巡,那时候他已是近百岁高龄了,最后死于苍梧之野,埋葬在九嶷山。他的妻子娥皇、女英得知这个消息后,来到湖南一代,悲痛地抱着竹子,放声痛哭,眼泪滴到竹子上,留下了点点滴滴的斑痕,后人称这种竹子为“斑竹”,也叫“湘妃竹”。后来,两姐妹不愿苟活在这个世上,相继投湘水自尽。

  舜的结局看起来跟尧如出一辙,却经不起推敲。试想,几千年前的苍梧一带是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既非知名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没有强邻劲敌,交出权力的舜实在没有南巡的理由。

  再说,舜把都城建立在蒲坂,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市,与苍梧相距数千里,根据当时的交通条件,需要几年时间才有一个来回。这对于当时已近百岁高龄的舜来说,即使有心视察也没有这个能力了。因此,舜南巡只有一个解释,即他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的。

  在史学家以及儒家的笔下,“禅让”被描述成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景象,但尧舜禅让的真相到底如何?他们那个年代的民风是否真的如此淳朴,以至于出现尧甘心让位的高尚举动,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各种有限的史料来看,其中疑点重重,也许历史的真相会让我们大跌眼镜也说不准…

上古神话传说

上古神话人物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 《郁离子·弥子瑕》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卫灵公怒弥子瑕,抶出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祝鮀曰:瑕也怼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观夫狗乎?夫狗依人以

    2022-11-03

  • 《欧阳修·吉州学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

    2022-10-25

  • 《欧阳修·浮槎山水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

    2022-10-25

  •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

    2022-10-25

  • 《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

    2022-10-25

  • 《欧阳修·偃虹堤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

    2022-10-25

  • 《欧阳修·简肃薛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

    2022-10-25

  • 《欧阳修·苏氏文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予友苏子美①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

    2022-10-25

  •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

    2022-10-25

  • 《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

    2022-10-25

  • 《欧阳修·五代史记一行传叙》原文及翻译

    原文: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2022-10-25

  •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

    2022-10-25

  • 幼学琼林《婚姻》原文及翻译

    婚姻 【原文】 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1]。蹇修与柯人,皆是媒妁之号[2];冰人与掌判,悉是传言之人[3]。礼须六礼之周,好合二姓之好[4]

    2022-01-21

  • 幼学琼林《释道鬼神》原文及翻译

    释道鬼神 【原文】 如来释迦,即是牟尼,原系成佛之祖;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为道教之宗[1]。鹫岭、祇园,皆属佛国;交梨、火枣,尽是仙丹[2]

    2022-01-21

  • 幼学琼林《身体》原文及翻译

    贫富 【原文】 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1]。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2]。贯朽粟陈,称羡财多之谓;紫标黄榜,封记钱库之名[3]。贪爱钱物

    2022-01-21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