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木犀》原文及赏析

【导语】:

  《桂花·木犀》咏桂花诗鉴赏  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朱淑真这首咏木犀七言绝句称赞木犀花香令人心旷

  《桂花·木犀》咏桂花诗鉴赏

  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朱淑真这首咏木犀七言绝句称赞木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弹压西风擅众芳”是说木犀花开是秋季,不畏西风,而又超越众芳,擅居众芳之首。秋风萧瑟,百花凋零,能耐住霜寒的花委实不多,因而也就显得格外珍贵。“十分秋色为伊忙”则是对木犀花的进一步赞美,木犀花是秋色的代表和象征,好象整个秋天的美色都集中于木犀花一身,没有了木犀花,秋天也就没有了颜色。这两句是写其形与色,并不是从正面着笔,而是从侧面烘托,使人感觉到木犀花的不同异常之处,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木犀即桂花,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深绿色、椭圆形,秋季开花,有黄、白、红诸色,细小如粟粒但却香气浓郁,人们常折来瓶供,“玉壶贮水花难老”(李纲《丑奴儿·木犀》)。朱淑真也是将桂花折来窗前,“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最末一句点出爱木犀之意,原来是心香相通。赏桂花之作颇多,称赞桂香更属常见,朱淑真这首诗独到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桂花开放在秋风吹动之时,而且明白宣称自己心香与花香共通。是木犀花香沁入心田,还是心田香的感觉是由木犀花香而引发,自然难以辨清。二者互相感发,倒是有可能的。实际上既是心为木犀花而陶醉,同时,也是对木犀花的高度赞美。朱淑真又有一首《菩萨蛮》咏木樨的词,写道“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朱淑真这首咏木犀词上的上片强调的是木犀花的香,群芳无有敢当者,下片写木樨花乃天上种,飘落人间。木犀虽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但以香味浓烈见长。歌颂了木犀花擅众芳的独特之处。字里行间,也寄托了作者自己情愫。这种情愫与《木犀》诗中所流露的自我赞美之意无疑也是相通的。不同流俗,自有特性。这在封建社会中的女子身上尤为难能可贵。

  咏物之作,贵在有寄托,状物写形,不仅描绘出物的形态,而且还要写出物的精神,这才是咏物之作的上乘。朱淑真的这首咏木犀诗作可以说是作者擅众芳精神的写照,体现了处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对自我个性的肯定与追求,虽然这种肯定和追求还是比较微弱的,但毕竟是应予以赞扬的。

相关推荐
  • 《朱松·月桂花》原文及赏析
  • 《桂花雨》的读后感(三篇)
  • 《桂花雨》读后感(三篇)
  • 萧丽红《桂花巷》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桂花巷》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 林清玄《菊花羹与桂花露》原文及赏析
  • 琦君《桂花雨》原文及读后感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