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峤·红蔷薇》原文及赏析

【导语】:

  《蔷薇·红蔷薇》咏蔷薇诗鉴赏  牛峤  晓啼珠露浑无力,绣簇罗襦不著行。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诗中所吟的红蔷薇,当指其变种荷花蔷薇一类,五、

  《蔷薇·红蔷薇》咏蔷薇诗鉴赏

  牛峤

  晓啼珠露浑无力,绣簇罗襦不著行。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诗中所吟的红蔷薇,当指其变种荷花蔷薇一类,五、六月开花,花重瓣,粉红色,多朵成簇,有芳香。

  红蔷薇花美,牛峤的这首诗写得也很美。诗中描绘出红蔷薇的艳丽超群,饱含着作者深挚的喜爱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晓啼珠露浑无力,绣簇罗襦不著行”,从正面描写红蔷薇的姿态。首句冠以“晓啼”二字,点明了时间。夏季拂晓时候,大地雾重露浓,只见蔷薇枝头绽开一簇簇粉红色花朵。“浑无力”,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红蔷薇比作一位体态窈窕、力不胜支的娇弱美女,从而刻划出红蔷薇因露水过多,压弯了枝叶,娇嫩欲滴的姿态。

  次句更处处以人喻花。“罗襦”,是用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做成的短袄,系女子所穿;“不著行”,指女子亭亭玉立,不移步走动。全句“绣簇罗襦不著行”七字,活生生托出一位妙龄少女的形象:她身材苗条,上穿绣有簇簇鲜花的粉红色短祆,下着翠绿色丝裙,仰首舒眉,含羞微笑,静静伫立在百花丛中,既象等候久盼的情侣,又似暗自思虑。通过这个形象,我们逼真地看到了红蔷薇的鲜艳夺目,多采多姿。诗中所及,乃是“不著行”的情态;不难想见,当她(即它)“著行”——因风吹而前后摆动时,美女般的红蔷薇又该是何等的风姿绰约,楚楚动人!

  最后两句“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作者运用典故,从侧面烘托蔷薇花。“寿阳公主”,南朝宋武帝女儿。据《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载:寿阳公主人日(旧历正月初七)曾睡在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形,拂之不去,后自成梅花妆,简称梅妆。“六宫”,本是古代皇后的居住处所,此处泛指皇宫内的后妃嫔姬等人。当年,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一出,皇宫内外效以成风;而今,假如把红蔷薇花装饰在寿阳公主的额鬓上,那么所有后妃嫔姬也都要随之纷纷改换装饰了。这里,诗人用梅花作为衬托物。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以疏影横斜、清香宜人博得喜爱,又以早春傲雪怒放,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而受人赞扬,但就花色浓艳、光彩夺目而言,在作者看来要逊色于红蔷薇,所以诗中用“争肯”一词,婉转有力地烘托出红蔷薇的艳美超群,倍受喜爱。这两句巧用典故,诗意含蓄,韵味无穷。

  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词“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丝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相关者。”在表现手法上,诗与词并无二致。《红蔷薇》这首诗即是“将人喻物”,借景抒情之作。诗中“不露秋毫情意”,着力于正面“将人喻物”和侧面烘托。由于刻划人物栩栩如生,烘托事物形象鲜明,便逼真地展现出红蔷薇的瑰丽多姿,随之自然地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全诗处处写景,景中寓情,因而显得诗意隽永,倍加感人。

相关推荐
  • 《李冶·蔷薇花》原文及赏析
  • 《方干·朱秀才庭际蔷薇》原文及赏析
  • 《李咸用·僧院蔷薇》原文及赏析
  • 《皮日休·奉和鲁望蔷薇次韵》原文及赏析
  • 《谢朓·咏蔷薇》原文及赏析
  • 《鲍泉·咏蔷薇诗》原文及赏析
  • 《李群玉·临水蔷薇》原文及赏析
  • 《陆龟蒙·蔷薇》原文及赏析
  • 丁立梅《蔷薇几度花》读后感
  • 冰心《一朵白蔷薇》读后感(三篇)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