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凌霄》原文及赏析

【导语】:

  《凌霄·凌霄》咏凌霄诗鉴赏  白居易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偶依一棵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

  《凌霄·凌霄》咏凌霄诗鉴赏

  白居易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偶依一棵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飘。

  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凌霄》选自《有木诗八首》。

  《有木诗八首》是白居易借树言理的组诗,是他在读《汉书·列传》之后有感而作的。他对于西汉的某些“附离权势、随之覆亡”的人,通过咏“木”诗加以讽刺,自谓“不独讽前人”,也为了“儆后代”。

  凌霄,又名紫葳,蔓生木本,其茎枝攀附他物而上长,树有多高,即攀多高。夏秋开花,先黄色后橙红,着于树梢,美观可爱。凌霄的这种生长特点曾被人用来借题发挥,有人认为它依势张狂,有人认为它勇于攀登。郭沫若同志在《百花齐放》中则把它写成登高而不居功,不忘所攀附大树的功劳,赋予它谦虚谨慎的品行。作品立意不同,各有特色。下面我们看看白居易这首诗是怎么写的。

  与作者新乐府诗一样,这首诗“篇首标其目”,第一句便说:有一种树木名字叫凌霄。接着如实地叙述:它“擢秀非孤标”。“擢(zhuo)秀”,即滋长枝条,发育长大的意思。“孤标”,指非常突出。即是说:凌霄这种树木本来长得并不高大突出。然后便转入正意,写它:“偶依一棵树,遂抽百尽条。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以上四句写出它依附别树,攀缘生长,开花于别树之顶的常态。“抽”是指从主干上分生出枝条来,“百尺”极言枝条之长。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这两句写凌霄的盲目自得的心理。“得其势”,即得势,“无因”是说没有什么力量。凌霄自以为有大树作依靠,稳如泰山,没有什么力量可摇动它。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飘。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四句把事物推向极端,写凌霄的遭遇,从而鞭挞凌霄原来那盲目自得的心理。诗人说:一旦大树被推毁了,凌霄在飘摇动荡中还可以独自维持短暂的时间;可是猛烈的东风一吹,不到一个早上就把它吹折了。“终朝”,完整的一个早上。

  这样,凌霄就“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了。“拂云花”,指攀附于大树顶端开花,高可触云。“拂”,即摸的意思。“委地樵”即颓弃在地上的柴木。

  最后,诗人“卒章显其志”,言简意赅地儆诫说:“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原来诗人写凌霄的遭遇,是为了告诫人们:为人立身必须坚强自立,不可柔弱依仗他人,更不可依势自大,方免遭到覆亡。

  这首诗借树言理,从凌霄的不能自我树立的角度落笔,有板有眼地叙述它的荣枯过程,以讽刺那些“附离权势、随之覆亡”的人,并在诗末寄意儆诫后代,写得树木生色,情理清通。诗的语言通俗如话,属于作者新乐府诗那一类风格。在唐宋咏物诗中,这是自成一格的作品。

  这首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教育过不少有志立业之士。著名国画家傅抱石就曾背诵此诗,并以之教子,说“莫学凌霄,靠别人去炫耀自己……”。今天,我们把它当作一首咏物诗来欣赏的时候,也依然可以从中得到思想教育。

相关推荐
  • 《曾肇·凌霄》原文及赏析
  • 《杨绘·凌霄花》原文及赏析
  • 《洪适·凌霄》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