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苦楝花》原文及赏析

【导语】:

  《楝花·苦楝花》咏楝花诗鉴赏  温庭筠  院里莺歌歇,墙头舞蝶孤。  天香熏羽葆,宫紫晕流苏。  晻暖迷青琐, 氤氲向画图。  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  温

  《楝花·苦楝花》咏楝花诗鉴赏

  温庭筠

  院里莺歌歇,墙头舞蝶孤。

  天香熏羽葆,宫紫晕流苏。

  晻暖迷青琐, 氤氲向画图。

  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

  温庭筠这首咏苦楝花诗写得词藻华美,颇具脂粉香泽。首句“院里莺歌歇,墙头舞蝶孤”写苦楝花开的时节特征。楝花在春夏之交开花。《岁时记》曰:“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楝花开时已是春末。莺歇蝶孤,莺与蝶本是极为活跃的,此时也不再歌、不再舞了,春天的喧闹气氛似乎渐次淡漠了。而正是在这时,楝花开放了。接着诗人就转入对楝花形色的刻画“天香熏羽葆,宫紫晕流苏。”楝花的香气美妙天成使其叶也香气馥郁,那紫色的花朵又好似低垂的流苏。羽葆,即羽盖,这里指楝花的叶子。流苏,指下垂的穗子,用以装饰,这里指楝花花朵。宫紫,系指其色为紫,似宫禁之中用色。旧时言帝王宫室之事多用“紫”字,如“紫宫”、“紫陌”、“紫衣”。温庭筠形容楝花之香之色的词语明显地表明诗人对宫廷富贵、珠光宝气韵味的追求。下面的“晻暖迷青琐,氤氲向画图。”也同样表明了这一点。说苦楝花的香气弥漫,使之庭院的门窗彩饰也都为之昏暗不清。氤氲(yunyun因晕)是形容云气烟霭很盛的样子。这一切既有春之暮的原因,也是楝花香、色所致。或者是二者混一所形成的这样氛围。结句“只应惜春别,留与博山炉”点明咏楝花题旨,暮春时楝花已开意味着春尽夏至。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难免要增添一些惆怅情怀。结句“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意思是说留恋这春天逝去但却无可奈何、只好将这芬芳的香气留给那贮藏香气的博山炉,以便日后慢慢回味了。博山炉是香炉名,其上有图形若海上博山。南朝乐府民歌《西曲歌,杨叛儿》云:“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是女子口吻愿情郎作沉水香,自己愿作博山炉贮香。温庭筠这里化用其意,极言楝花开放时清香馥郁,但可惜已届暮春,难以久长,未免心中一片惋惜之情。温庭筠所咏之花尚有樱桃花,莲花,杏花等,或寄托友情,或抒发感慨,种种不一。而这首咏花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惜春心情,细心读者不难体味到,它还反映着作者对整个人生社会的心理状态。那美好的时光、那华贵的气氛,那喧闹的莺歌蝶舞都将转瞬而逝,真是令人难以割舍啊! 温庭筠以华美的词藻描绘了楝花的形、色、味,寄托他自己惜春的淡淡哀愁。基调雍容华靡,很有那个时代和作者个人的特点,可以说是一首有特色的咏花诗。

相关推荐
  • 《张蕴·楝花》原文及赏析
  • 《朱希晦·寄友》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