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青阳峡》原文及赏析

【导语】:

  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  冈峦相经亘,云水气参错。  林迥峡角来,天窄壁面削。  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  魑魅啸有风,霜霰浩漠漠。  

  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

  冈峦相经亘,云水气参错。

  林迥峡角来,天窄壁面削。

  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

  魑魅啸有风,霜霰浩漠漠。

  昨忆逾陇坂,高秋视吴岳。

  东笑莲花卑,北知崆峒薄。

  超然侔壮观,已谓殷寥廓。

  突兀犹趁人,及兹叹冥漠。

  这是杜甫自秦州赴同谷纪行组诗中的第七首。

  诗人自秦州出发,历尽艰难险阻,使他深受其苦。“山深苦多风”(《赤谷》)、“径摩穹苍蟠”(《铁堂峡》)、“山谷势多端”、“积阻霾天寒”(《寒峡》)、“神伤山行深” (《法镜寺》),就是 一路生活的实录。因此,这首诗劈头就说:“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道弥恶,主要是因为重峦迭嶂云水混茫,所谓 “冈峦相经亘,云水气参错”。这起首四句,紧扣道之恶、人之苦而落笔,为写青阳峡,做足了铺垫,造成先声夺人之势。青阳峡 一出场就非同一般,它隐藏在层层山林之中,山回路转才露出一个角来。从峡底向上一看:“天窄壁面削”,天变窄了,峡壁象刀削一样,可见峡之狭窄、陡峭。“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正如前人所说:“一经公笔,顽石俱活。” (《杜臆》)溪西五里石块块变成了通灵宝玉。以下四句,作者先用 “日车侧”、“坤轴弱”等奇特的想象, 描写峡势的攲危, 又用 “魑魅啸”, 渲染峡中阴森的气氛, 还用 “霜霰浩漠漠”,突出峡中的酷寒,活脱脱地画出了青阳峡的形象。

  以上八句是直接描摹的话,以下八句转入间接描摹。诗人不禁想起了刚刚经过大陇山时,曾惊叹于吴岳 “超然侔壮观”,是莲花峰、崆峒山不可相比的。当时以为吴岳高耸入云,当抵天宫,其险印象极深,甚至觉得至今还跟着自己,哪知到了青阳峡,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青阳峡“直凌天表,非吴岳之可喻也” (《读杜心解》)。于是,不禁“叹冥漠之境不可穷也” (朱鹤龄语)。这里,诗人写青阳峡用水涨船高之法,以吴岳衬之,写吴岳又用众星托月之法,以莲花、崆峒拱之。写吴岳用了七句话,兜题只有最后一句,青阳峡的高峻、奇险、壮观尽在不言之中,令人咀嚼回味无穷。

  这首诗开头先从别处逶迤写来,后半部又引入他山作为比较,使青阳峡与一路上所见的其他景物联为一体,充分显示出纪行组诗的特点。诗人用字奇险,使人如临其境。正如前人所说:“少陵入蜀诸诗,与子厚柳州诸记,剔险拔奇,幽深峭刻,自是千古天生位置,配合此奇地奇文。” (蒋弱六语,转见《读杜札记》)如“奋怒落”、“日车侧”、“坤轴弱”、“魑魅啸” 等语,不但称得上奇地奇文,而且也深深烙上了逃难中杜甫愁苦形象的印记。

相关推荐
  • 唐·李群玉《静夜相思》原文及赏析
  • 唐·李德裕《题剑门》原文及赏析
  • 唐·方干《题君山》原文及赏析
  • 唐·雍陶《题君山》原文及赏析
  • 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原文及
  • 唐·韦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原文及赏析
  • 宋·张先《题西溪无相院》原文及赏析
  • 唐·刘长卿《馀干旅舍》原文及赏析
  • 宋·华岳《骤雨》原文及赏析
  •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