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肖雄《雪山》原文及赏析

【导语】:

  万壑群峰远障天,峰峰积雪断仍连。  近山六月寒侵骨,不解冲寒尚有莲。  这是一首描写新疆天山夏季积雪之景的诗。当时作者正在新疆从军。作者对此诗原有注云: “自

  万壑群峰远障天,峰峰积雪断仍连。

  近山六月寒侵骨,不解冲寒尚有莲。

  这是一首描写新疆天山夏季积雪之景的诗。当时作者正在新疆从军。作者对此诗原有注云: “自葱岭而来,万余里天山,上皆积雪,莫知其深。低处者,夏月融消,为河水所自出。其高处则终岁不改其白。夏日平原寒气犹重。”

  作者写“雪山”采取“远”与“近”相结合的角度。前两句写远望雪山,唯此才可见“万余里天山”的整体风貌,显得空间广阔,意象恢宏。“万壑群峰”即指天山的群体,具有一种雄浑磅礴的气势;“远障天”,乃描摹天山遮天蔽日、巍峨矗立的壮观,突出其高。因为天山“高处则终岁不改其白”,所以作者自然望见“峰峰积雪断仍连”,“峰峰积雪”,表明无一例外,它们在阳光下当闪耀着银光,又如一天静止的白云,可谓奇丽壮美;“断仍连”则写群峰逶迤连绵“万余里”之长,宛如“积雪”的万里长城。这两句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写雪山,把天山的总体风貌完整地、立体地表现出来。后两句又写“近山”的感受,则细致入微,点出“六月”这一盛夏季节很重要。在内地此时正是“烈日炎炎似火烧”,汗流浃背,酷热难熬,但在天山附近,因“夏日平原寒气犹重”,故有“近山六月寒侵骨”的奇特感受。“寒侵骨”写寒气透入骨髓,极言天山脚下之“寒气犹重”,此乃“积雪”所散发的寒气,虽六月炎阳亦无法消除。此可谓一奇,但更奇的是作者“近山”后又发现了天山一独有的奇物——“莲”,即雪莲。作者原注云: “又有雪莲,结片如刀,长二尺余,宽约二寸,微曲而薄,剖之有实如纸,如小白蝶,极薄且轻,近息欲飞。”雪莲是天山特产,生于高山积雪岩缝中,“冲寒”谓冒着严寒的气候。作者是来自内地的人,对雪莲能“冲寒”而生长感到不理解,故云“不解冲寒尚有莲”,但“不解”之中又隐然含有对美丽的雪莲于积雪中扎根怒放的顽强生命力的钦佩。雪莲不愧是雪山之魂!

  此诗粗犷而不乏细腻之致,“雪山”雄伟亦具旖旎风情,令人读之耳目一新。

相关推荐
  • 清·王士禛《青山》原文及赏析
  • 唐·王维《青溪》原文及赏析
  • 金·萨都剌《题范阳驿》原文及赏析
  • 宋·陈造《题赵秀才壁》原文及赏析
  • 宋·寇国宝《题阊门外小寺壁》原文及赏析
  •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赏析
  • 宋·晁补之《鱼沟怀家》原文及赏析
  • 唐·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万丈潭》原文及赏析
  • 清·史善长《三个泉》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