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杨万里《湖天暮景》原文及赏析

【导语】:

  坐看西日落湖滨,不是山衔不是云。  寸寸低来忽全没,分明入水只无痕。  读诚斋诗,吸引人的不仅是诗中那清新的格调,也许,他那被誉为“活法”的技巧,更能引起人们

  坐看西日落湖滨,不是山衔不是云。

  寸寸低来忽全没,分明入水只无痕。

  读诚斋诗,吸引人的不仅是诗中那清新的格调,也许,他那被誉为“活法”的技巧,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活法”在他的写景诗里用得尤其多,这里选析《湖天暮景》中的一首,也“活”得叫人耳目一新。

  这首小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所谓“湖”,指的是江苏最大的湖泊洪泽湖,洪水期面积达三千七百八十平方公里,湖面烟波浩渺,湖滨渔歌互答,招引诗人写下五首《湖天暮景》诗。这一首选择的“暮景”,是红日西沉的奇观。诗人坐在湖边上饶有兴味地观赏着,看着西斜的日轮是怎样从湖边降落下去的,接着推究原因: “不是山衔不是云”。既不是远山把它吞没,又不是暮云把它掩藏,那么,这金乌到底潜归哪儿去了呢?

  诗人没有就此作出最终解答,因为他把注意力全放在日落的奇妙动态上了。他在观察日落的全过程,状写这湖天暮景中最有活趣的画面: 红日是一寸一寸低落下去的,可忽然间,在人们还来不及看清楚的一刹那,就完全隐没了。如果说动态看不清楚,那么,地点该是不会错的。沉没之处,当然就在洪泽湖边,就从边上没入湖水里去,可是,水面一点波痕也没有,显得多么神秘,何等有趣! 这两句诗,一句从“日”本身写,一句从“湖”的角度说,合成了湖天日落的美妙景象。

  杨诚斋的诗,就是这样清新,这样生动。他抓住日落湖滨这一暮景,不是静止地写湖光,写水色,而是写前人不曾写过的动态,写眼前稍纵即逝的变异。换句话说,诚斋诗里不仅有常态,而且有变态;不仅有空间,而且能写出审美的另一意向: 时间。这就是他的诗“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人对他的“活法”推崇备至,作了许多阐释。这首小诗以口语化的文字,写出别人口中道不出的诗意,在古代山水诗中,尤其显得新鲜、奇妙。

相关推荐
  • 宋·章甫《湖上吟》原文及赏析
  • 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原文及赏析
  • 清·谭嗣同《邠州》原文及赏析
  • 明·袁宏道《道中随事口占三首》原文及赏析
  • 唐·韩翃《宿石邑山中》原文及赏析
  • 唐·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及赏析
  • 宋·杨万里《小池》原文及赏析
  • 金·秦略《少室山卓剑峰》原文及赏析
  • 唐·王勃《山中》原文及赏析
  • 唐·高骈《山亭夏日》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