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原文及赏析

【导语】: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如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姜夔以词负名,殊不知他的诗也写得极好,在南宋时就备受称赞。  《湖上寓居杂咏》共绝句十四首,是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如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姜夔以词负名,殊不知他的诗也写得极好,在南宋时就备受称赞。

  《湖上寓居杂咏》共绝句十四首,是作者五十岁左右寓居杭州时所作。“湖”,即西湖。此处所选一首,写下了作者泛舟西湖即目所见的瞬间感受,宛然一幅描写西湖夕照的山水素描。

  杭州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城,南宋迁都于此,一时又倍极繁华之盛。西湖两岸的湖光山色,更是分外诱人。姜夔此诗,选取了夕阳西下,游人散归的一瞬来写,尤其令人感到另有一种诗的意境。

  “苑墙曲曲柳冥冥”,写夜幕降临时的湖堤水岸。“苑墙”,指岸旁的建筑。唐宋以后,达官贵人多在湖岸构筑庄园,南宋建都以后的宫苑,就在西湖南岸凤凰山麓,重檐复阁,凌驾山椒。当时著名的四圣观,也在西湖附近。因为诗人是荡舟远眺,又是在暮色苍茫之际,所以朦胧中只能见到远处蜿蜒曲折的宫墙和昏暗模糊的柳堤。开笔一句,还寓有提示时间的作用。

  第二句,“人静山空见一灯”,是因夜幕降临,游人兴尽而返才瞥见的现象。我们从这句诗中可以想见诗人对这一发现的兴奋和诧异的心情。关于“见一灯”,有一则颇富传奇的说法。据南宋周密《癸辛杂识》载: “西湖四圣观前,每至昏后,有一灯浮水上,其色青红。自施食亭南至西陵桥复回,风雨中光愈盛,月明则稍淡。雷电之时,则与雷电争光闪烁。”诗人在苍茫人定后,似乎也见到了湖岸上这一闪烁不定的灯火,增添了此时的某种神秘色彩。

  西湖遍植莲藕,“曲院风荷” 更是西湖十景之一。小舟在莲叶中穿行,又是在夜色中望去,所以有“荷叶如云”的感觉。此时正值初秋,荷花盛开,香飘湖面,诗人感到了沁人心脾的“不断”芬芳。第三句,是实感,又是一种心灵的默契,融合在整个诗的意境中。

  末句“小船摇曳入西陵” 中的“西陵” 即西冷,是由湖中一岛所构成,有湖堤与岸相连,是诗人归舟的目的地。因为是一路观赏而来,至此才兴尽而返。

  四句诗,不仅构设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更是烘托出了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诗境。从结构上来说,它从舟中人的所见、所听、所嗅的角度出发。短短四句,显得灵动紧密。由第一句至第二句,是从泛视到凝视,而且正因为已是“人静山空”,才能见到远处闪烁的一盏灯火,符合人的视觉经验。第三句用 “如云”形容荷叶,也是这种视觉经验的体现,兼顾到了全诗的时间概念。

  这首诗没有写人,但我们感到处处是在写人,写一个陶醉在秀丽如西子的湖山怀抱中的游人。他在饱览了潋滟的晴日西湖以后,又欣赏到这一幅暮霭朦胧中的西湖夕景。他写小舟的摇曳,其实也正是诗人怡然自得的生动写照。

相关推荐
  • 宋·章甫《湖上吟》原文及赏析
  • 宋·徐元杰《湖上》原文及赏析
  • 清·吴兆骞《混同江》原文及赏析
  •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
  • 清·姚鼐《淮上有怀》原文及赏析
  • 唐·薛涛《海棠溪》原文及赏析
  • 唐·李群玉《汉阳太白楼》原文及赏析
  • 唐·王维《汉江临泛》原文及赏析
  • 唐·杜牧《汉江》原文及赏析
  • 清·释宗渭《横塘夜泊》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