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益《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导语】:

  伏波惟愿裹尸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射天山。  〔伏波句〕伏波,指马援,汉代名将,他曾被封为伏波将军。据《后汉书·马援传》载,他尝曰:&ldqu

  伏波惟愿裹尸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射天山。

  〔伏波句〕伏波,指马援,汉代名将,他曾被封为伏波将军。据《后汉书·马援传》载,他尝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定远句〕定远,指班超,东汉时立功西域,封定远侯。据《后汉书·班超传》载,他晚年在边地思归,曾上书给皇帝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载: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与姜戎败秦于殽(山名,今河南洛宁县北),秦军“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之地。〔一箭射天山〕据《旧唐书·薛仁贵传》载:薛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立了许多边功,他为铁勒道总管时,九姓突厥十余万人来挑战,薛在天山连发三矢,射杀三人,九姓慑服,纷纷下马请降,军中歌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这里的“一箭”是概称,意思是应该留下一支军队防守边疆。

  这是一首代边将立言的诗,抒写了报国的壮志,杀敌的决心,许身戍边的豪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边防的关心,通首意气飞扬。

  诗的前二句说,为保卫国家,宁愿战死疆场,何必一定要活着回到关内呢?这里,二句诗用了二个典故;一个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为了保卫边疆,他宁肯战死,“以马革裹尸还葬”;一个是汉代定远侯班超,晚年希望“生入玉门关”。一褒一贬,态度是极为鲜明的。“惟愿”,是对马援的肯定、赞扬;“何须”是对班超意愿的不以为然,干嘛一定要活着返回关内呢,你的英勇气概为什么不能一以贯之、到老仍然呢?

  诗的第三句说,在战场上要奋力杀敌,全歼敌人,莫使“匹马只轮”逃归巢穴。这里,又活用了一个典故,表示了要象战国时晋和姜戎联合起来击败秦军一样,不让敌人逃走一个,表达了一种非凡的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勇气。

  诗的最后一句说,在消灭敌人之后,还须留下一支克敌制胜的军队,继续保卫边防。这里又是一个唐初薛仁贵“将军三箭定天山”的典故,以此表达边防不能疏忽的思想。

  整首诗的特点是句句用典,四句皆对,而且一气浑成,传达出一种戍边的决心和英勇杀敌的气概,十分豪壮。

相关推荐
  • 唐·卢纶《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塞下曲(其一)》原文及赏析
  • 明·冯梦龙《塞下吟》原文及赏析
  • 清·屈大均《塞上曲》原文及赏析
  • 唐·戎昱《塞上曲》原文及赏析
  • 宋·柳开《塞上》原文及赏析
  • 宋·刘克庄《国殇行》原文及赏析
  • 战国·屈原《国殇》原文及赏析
  • 清·宝廷《喝火令》原文及赏析
  • 清·黄遵宪《哀旅顺》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