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张耒《劳歌》原文及赏析

【导语】:

  暑天三月元无雨, 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 欲动身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 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 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

  暑天三月元无雨, 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 欲动身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 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 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 惟恐牛驱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 谁知不如牛马福。

  《劳歌》是张耒的“古乐府歌词”之一。张耒出身贫寒,为官低微,对下层人民的劳苦生活有所体察。这首《劳歌》就是通过写“负重民”的艰苦劳作,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全诗每四句为一层次,可分成三段。

  第一层重在刻画暑热难当的气候。一二两句写天气:三月无雨,空气干燥,烈日当空,没有一丝云片,到处是尘土飞扬。三四两句写自己:赤日炎炎,深堂高卧,稍一动身就汗流如雨。高温酷热,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诗人这样写,正是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二层写长街“负重民”。诗人抓住了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勾勒出“负重民”艰苦的劳动和悲惨的生活。一个细节是“筋骸长彀十石弩”,写“负重民”骨瘦如柴,背弯如弓,身负重物,步履维艰的神态。另一个细节是“半衲遮背是生涯”,写的是“负重民”缝缝补补的破衣烂衫,仅仅能遮住半个脊梁。这两个细节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负重民”悲惨的命运:骨瘦如柴,衣不蔽体,还要在酷暑之中长街负重。这样的细节刻画逼真感人而且包含多层意蕴。“负重民”劳作艰辛,却所得无几,自身还衣不蔽体,“饱儿女”就只不过是勉强活命罢了。

  诗歌的第三层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把“负重民”和富贵人家的牛马相比,有钱人家的牛马酷暑之中还要拉到树荫下乘凉,而“负重民”却要长街奔走。极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更加激起读者对“负重民”的深切同情,也启发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人不如畜”的不合理现象。诗人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另外的角度做出了一点暗示。“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即使“民”生来就是艰辛的,但他们的命运也决不应该不如牛马。诗歌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愤怒鞭挞。

  张耒的“古乐府歌词”,颇有张籍、白居易乐府诗风,常常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的描绘和警语式的说理相结合的方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劳歌》语言直朴,细节逼真,结语振聋发聩,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相关推荐
  • 唐·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原文及赏析
  • 宋·范成大《催租行 效王建》原文及赏析
  • 汉·梁鸿《五噫歌》原文及赏析
  • 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
  • 唐·张籍《野老歌》原文及赏析
  • 唐·白居易《重赋》原文及赏析
  • 唐·白居易《采地黄者》原文及赏析
  • 魏·曹植《送应氏》原文及赏析
  • 唐·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