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春日闻明卿之京却寄》原文及赏析

【导语】:

  十载浮云傍逐臣, 归来不改汉宫春。  摩挲金马宫门外, 谁识当时谏猎人?  李攀龙(1514—1570),明代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他做过刑部主事

  十载浮云傍逐臣, 归来不改汉宫春。

  摩挲金马宫门外, 谁识当时谏猎人?

  李攀龙(1514—1570),明代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他做过刑部主事和郎中,陕西提学副使,借故告归十年,起任浙江副使等职,是“后七子”的首脑。

  诗题中的“明卿”即“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却寄”:回寄。因为杨继盛弹劾奸相严嵩被杀,吴国伦带头出钱为杨继盛办葬事,忤犯了严嵩,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遭贬南康(今属江西省)。约十年后,严嵩失势。吴国伦返回京城。春天,李攀龙听到这个消息后,写这首诗深为吴氏抱冤,这时作者也在家闲居十年,故不无同病自慨之意。所以,这首诗既对吴国伦因仗义含冤被贬表示愤慨,也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怨恨之情。

  首句是指吴国伦被贬谪南康十年一事。次句是说,吴国伦回到了京城,朝廷的春天没有改变,仍象过去一样,这就为下面的议论预设了伏笔。第三句是叹惜吴国伦虽才气横溢,但身世坎坷,一直得不到重用。金马,汉宫门名,凡征召的人,其中才能优异出众者,得以待诏金马门。如今,吴国伦虽返回京城,但政治命运并未改变,只能徘徊于金马门外。这句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吴氏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神态,所以,它与“归来不改汉宫春”是相呼应的。第四句是一个强有力的反问句。司马相如尝从汉武帝至长杨打猎,上疏谏猎。这里的“谏猎人”借指吴国伦。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吴国伦的不幸遭际的同情,也暗含自己闲居十年的愤慨。

  这首诗,一二两句叙事,既是径言直说,又是以具体形象出之。第三句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吴国伦回京后的不被重用以“摩挲金马宫门外”的神态和动作十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了,有不尽之意于言外。第四句是议论,深含着作者的激愤之情。

相关推荐
  • 金昌绪《春怨》原文及赏析
  • 刘方平《春怨》 原文及赏析
  • 王禹偁《春居杂兴》原文及赏析
  • 王昌龄《春宫曲》原文及赏析
  • 杜荀鹤《春宫怨》原文及赏析
  • 朱绛《春女怨》原文及赏析
  • 薛维翰《春女怨》原文及赏析
  • 李益《春夜闻笛》原文及赏析
  • 杜甫《春夜喜雨》 原文及赏析
  • 崔旭《捕蝗谣》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