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二砺》原文及赏析

【导语】: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愁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此首是郑思肖写于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愁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此首是郑思肖写于亡国以后,诗人发出庄严的誓言。二砺,一砺即砥石磨刀用,二砺即磨炼志气。在元人以血腥屠杀占领全国后,作者以这物质与精神的二砺作诗题,是有极大胆识和勇气的。

  首联写在无穷忧怨中慷慨悲歌。《梁父吟》是古乐曲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这种乐府楚调,原为出殡的挽歌。梁父,山名,在泰山下,死者聚葬的地方。今所传古辞,写齐相晏婴以二桃杀三士之事,是一首极悲愤的歌。传为诸葛亮所作。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郑思肖高唱《梁父吟》是排遣忧愤,并表示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六出祁山、矢志北伐的决心。由于发自内心,唱得很有感情,十分悲壮,就象铜制乐器、玉制乐器合奏出的商调之声。颔联进一步表示向复国英雄勾践与申包胥学习。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被困于会稽(今绍兴市),只得辱服称奴。后来他用计返回越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击败夫差恢复了越国。春秋楚昭王时,吴用伍子胥计伐楚,一直打到楚国的郢都(今湖北江陵县东南),昭王匆匆逃亡,楚将亡国,大臣申包胥到秦求救,在宫廷痛哭七天七夜,秦哀公才派出救兵。昭王返国赏功,他逃而不受。作者援引典故,有心向这两位学习赤胆忠心,但可叹国已破灭,无法挽回。颈联以飞禽走兽来烘托失国之悲。鸿雁回归,可惜南宋已亡,它们看到这人世惨象发出了哀愁;饥饿的老虎大白天跑出来了,在空林中寻找食物,蒙古贵族的残害,南方的荒凉萧条情景可以想见。此联既有失国之悲,更有无情揭露。尾联情随景生,作者被激起义忿,并发出誓言。对元朝恨之入骨,不共戴天,吐出比海深的誓言:“肯使神州竟陆沉。”怎肯让神州永远沦丧在蒙古贵族之手?大胆表露了自己鲜明的立场,唱出了主旋律。陆沉,陆地无水而沉的意思,这里比喻国土沦陷非由于洪水,而源于蒙古贵族入侵。

  这首七律战斗力极强,尽管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在我国历史上起过促进作用,但他们是以摧残汉文化、以残酷的民族压迫与屠杀作为统治前提的。因此在元初郑思肖为捍卫汉民族和民族政权的正当利益而抗争,是合理的,有价值的。他的诗代表了中原人民的心声。事实上,后来蒙古贵族并没有放弃民族压迫政策,所以富有反抗传统的人民,果真不能忍受“神州陆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向入侵者斗争,不到一百年终于实现誓言,推翻了蒙古贵族的统治,取得了民族的解放。

  这首七律,风格悲壮深沉,运用典故贴切,语言概括精炼,有艺术魅力。诗中满溢对未来必胜的信念,给读者以鼓舞。

相关推荐
  • 汉乐府民歌《东门行》原文及赏析
  • 《东山》 - 《诗经》原文及赏析
  • 陆游《东吴女儿曲》原文及赏析
  • 《鸱鸮》 - 《诗经》原文及赏析
  • 文天祥《除夜》原文及赏析
  • 刘禹锡《阿娇怨》原文及赏析
  • 《采薇》 - 《诗经》原文及赏析
  • 皇甫松《采莲子》原文及赏析
  • 郑獬《采凫茈》原文及赏析
  • 《赤日炎炎似火烧》 - 《水浒》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