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备《失题》原文及赏析

【导语】:

  天若无雪霜, 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 何人重平道。  这首诗写得犹如格言,以对比手法说明了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很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青松和野草,只有在霜雪的条件

  天若无雪霜, 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 何人重平道。

  这首诗写得犹如格言,以对比手法说明了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很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青松和野草,只有在霜雪的条件下,才能很好辨别它们间的不同。如果没有霜雪,那么松也青,草也翠,甚至草还较松长得快,长得旺,且到处蔓延,“青松不如草”。可是霜雪一降,则野草凋萎,叶子枯黄,甚至被冻而死,而青松却傲然挺立,苍翠欲滴,分外精神。在这样的条件下,立见野草不如松。

  诗的后两句表现与上两句同样的意念,可是改换了表述方式。如按上面写法,则是“地若无山川,世上无险道”,“地若无险阻,山川如平道”。诗人巧作变化,第一句中的“雪霜”是青松与野草对比的条件;第三句中的“山川”则为与“平道”对比的方面,将“险阻”隐去。初看“天若无雪霜”和“地若无山川”句式相同,好象意念相同,其实假设条件是不同的。正由于山川与平道和青松与野草都是两个选择肢,第三句以一个选择肢作为假设条件,便使它的假设条件置于人要思考而得的境域,从而更为突出了要表达的意思,这是欲彰故隐的办法。

  这首诗题旨归于要经对比才能认识问题。诗人于此表现了既希望有“平道”,又不回避和惧怕“险阻”。履平道固然安全无险,可是历山川也能锻炼人。因此,既“重平道”,又要成“青松”。安于“平道”,不免成为“野草”,不畏“山川”,才能成为傲霜雪的“青松”。

  这首诗言简而意丰,语直而意曲,寓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形象的比喻之中,肯定的意思以假设的口吻出之,充满了巧制的机趣,有着警人深省的作用。

相关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赏析
  • 温庭筠《塞寒行》原文及赏析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二)》原文及赏析
  • 关汉卿《四块玉》 - 别情》原文及赏析
  •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
  • 无名氏《南乡子》原文及赏析
  • 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
  • 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 - 别情》原文及赏析
  • 明代民歌《劈破玉》 - 错认》原文及赏析
  • 熊稔寰《劈破玉》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