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导语】: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作于李白待诏翰林后期的天宝三载(744)春天。李白怀抱着济苍生、安社稷的雄才大略进入长安,然而在宫中所为不过是御宴赋诗,而且屡遭群小谗谤,对玄宗进谏亦多不被采纳。理想的破灭和对政治黑暗的清醒认识,使李白胸中郁结了难以言说的悲愤,于是便躲到花间僻静处,独酌独饮,以求一时的宁静与慰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怀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开篇四句言说诗人在花间摆上一壶酒,欲借酒消愁,无奈孤独的滋味实在难熬,只得与月和影“相亲”。相邀月和影共饮,说明诗人已有几分醉意了,这近于荒唐的举动,真切地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心灵的冲突,亦勾画出了“谪仙”狂放不羁的一幅肖像。

  五、六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写诗人本欲和皎月共陶然,无奈它放射着清辉,漠然置之;影子也只是相随在身前身后,不恋杯盏。接下两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是说诗人只得暂与明月和身影作伴,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及时行乐。然而独酌独饮又有何乐可言呢?其内心是凄清孤冷的。“暂伴”二字表明,诗人虽感人生失意,却不愿麻醉自己的神经,所谓及时行乐,实是饮酒自宽,借以排遣郁结在胸中的烦愁。

  诗人自酌自饮,且歌且舞,醉意又增添了几分。歌舞时,醉眼朦胧,只见明月徘徊游移不定,月光照在身上投下的影下,零零散散,似与诗人共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二句把诗人的醉态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二句,“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诗人醒时与月和影同欢,醉了便各自分散,四周的环境及诗人的魂魄皆进入了安宁的状态。结尾两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抒写了诗人对月和影的友爱之情。无情即忘却世情,云汉指银河,这里指天国。诗人决意要从烦扰的尘世中超脱出来,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达到永恒。

  这首诗描写了优美的环境,抒发了纯真的感情,塑造了诗人飘逸不群的自我形象。语言明丽、顺畅,气韵贯通。花间月下、美酒佳肴,堪称自得其乐的小天地,然而诗人的内心是凄清孤冷的,诗中流露出些许消极颓废的情绪。结尾两句格调陡起,显示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孤傲的情怀。《唐宋诗醇》评曰:“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相关推荐
  • 唐·白居易《晚桃花》原文及赏析
  • 宋·刘克庄《昭君怨 牡丹》原文及赏析
  •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原文及赏析
  • 唐·张谓《早梅》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把酒问月》原文及赏析
  • 宋·赵以夫《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 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 明·陈子龙《念奴娇 春雪咏兰》原文及赏析
  • 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峨嵋山月歌》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