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恭》原文及赏析

【导语】:

  凉风起江海②,万树尽秋声。  摇落岂堪别③,踌躇空复情。  帆过京口渡④,砧响石头城⑤。  为客归宜早,高堂白发生⑥。  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杰作。要理解高启对谢

  凉风起江海②,万树尽秋声。

  摇落岂堪别③,踌躇空复情。

  帆过京口渡④,砧响石头城⑤。

  为客归宜早,高堂白发生⑥。

  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杰作。要理解高启对谢恭的深刻而真挚的友爱深情,必须了解高启晚年写此诗时的思想以及他与谢恭的关系。元末群雄竞起,各霸一方。张士诚据吴称王,高启被他的部下物色,担任幕僚。后来朱元璋削平天下,建立朱明政权,对臣下采取严厉镇压、滥加杀戮的政策。高启曾在朱元璋死对头张士诚手下任过职,使他时刻产生惊恐畏惧之感。三十四岁,他又不得不应朱元璋之诏,赴金陵纂修《元史》。第二年即成,授翰林编修; 七月,擢为户部侍郎。深怀警惕的高启立即恳求辞归,得到允许,放归田里。他以为自己离开了朱元璋身边,像笼中之鸟获得自由一般,十分高兴。可是在他三十九岁时,还是被朱元璋借故腰斩了。这首诗,是在高启三十五岁隐退苏州故乡青丘时写的。谢恭,是高启的邻居。高启《闻谢恭夜咏诗》中有“夜半江楼雨,高眠闻咏诗”两句,可以证明他们两人毗邻。谢恭要去金陵,高启为他担忧,因为金陵是险恶政治的旋涡中心,为此写此诗送他。

  “凉风起江海,万树尽秋声”,把这次送别的环境渲染得十分悲凉。第三句更悲。前三句,诗人选择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固定意义的充满离情别意、怀念朋友的意象。东南江海,尽起凉风; 万树秋声,草木凋零: 此种情景,朋友竟要去那危险的京城,怎不令人产生千愁万恨呢?高启对谢恭说: 秋风秋声,草木萧瑟,这时,岂能再离别呢?诗人用 “摇落岂堪别”一句,表示对这次离别的忧心忡忡; 但朋友既然决心要走,故自己只有把一片思恋、关怀、担忧,交给朋友,所以诗人用 “踌躇空复情”来表达这种缠绵悱恻的复杂感情。第三联写朋友由苏州进京的路线,谢恭是从长江乘船赴金陵的,高启想象朋友的船经过镇江,去到那金陵,沿途一定能听到那令人悲伤的 “砧响” ——那在古代,代表后方的思妇为前线守卫的士卒捣衣的声音。末联忍无可忍,嘱咐朋友早早归家,以免自己思念朋友,忧虑重重,高堂明镜,多生白发。这是多么深挚的友情!

  这首五律,前四句以写景为主,突出萧瑟的秋风,以寄托自己的离情; 后四句从朋友的去向展开想象,朋友尚未分手,却先劝其早归,以抒写自己的思恋及关怀。这样,景与情的交融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另外,这首诗选择的意象,都是唐以前的具有固定含义的形象: 凉风、秋声、摇落、过帆响砧、高堂白发,令人一读即知是饱含离情别意的意象,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得到极生动的描写。

相关推荐
  • 《忆昨行寄吴中故人》原文及赏析
  • 《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原文及赏析
  • 《送别》原文及赏析
  • 《送客》原文及赏析
  • 《与顾天锡夜话,时天锡谪永州府同知》原文及赏析
  • 《夏口夜泊别友人》原文及赏析
  • 《重赠吴国宾》原文及赏析
  • 《送萧若愚》原文及赏析
  • 《得献吉江西书》原文及赏析
  • 《从军行寄赠杨用修》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