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原文及赏析

【导语】: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闺怨”在唐朝即已佳作林立,名句迭出,出现了不少很难逾越的高峰。其中常用来寄托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闺怨”在唐朝即已佳作林立,名句迭出,出现了不少很难逾越的高峰。其中常用来寄托情感的景物,植物是杨柳,动物是子规 (杜鹃) 。王昌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无名氏 《杂诗》 “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周在 《闺怨》 ,很显然是从这些名作蜕化而出又自立新意的作品。

  其新,首先在构思。王昌龄 《闺怨》 是唐人本色作品。其构思的一般性是情景交融,是第三人称的视点。其构思的特殊性是一种 “反拨式”设计,以景物的美好,映衬触发家庭生活的空虚,内心感情的觉醒。周在 《闺怨》也是以第三人称为视点,却不采用情景交融的单线深入方法,而是用高视点,调动两地景物,用“对比法”起兴。从闺中人在美好春色中活动开始,一方面将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两句浓缩为一句,一方面又接以所思之人处的景物描写,形成强烈反差,是 “暗示性”设计,出了新。

  王昌龄 《闺怨》结构层次是由事入景再由景入情,再深入内心的步步深入。其立意,落实在自身,怨却深达社会。周在却在作了对开头的景物情事强烈对比后,转向深层的思索。“人人尽说江南好” ,为什么 “万里长征人未还?”为什么 “却是有家归未得”? 当然,自唐以来对这问题已有较为明确答案,“武皇开边意未已”,“燕然未勒归无计”。周在却说是未闻子规依归的声音,是翻用“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已听到的伤感,而变更了无名氏怨恨身不由己,王昌龄悔恨劝觅封侯的情思,改变为怨子规未能尽职,致使家人未归,说得含蓄而又巧妙。既回避了指责统治者“武皇开边意未已”的政治问题,也回避了指责“夫婿觅封侯”的家庭观念, 又表达出了热切的思念和相互的信任。沈德潜评说: “不咎征人不返,而归怨于子规,寄情一何微婉。”正是指的这两句曲折、含蓄的表达,所谓无限感慨都在虚处,这又是新。结构新,立意新。

  当然,这种新虽增加了作品的回味,却也令人感到曲折太多,流畅不够,这又正是唐以后文人诗追求创新中的缺点。

相关推荐
  • 《[南吕] 一江风》原文及赏析
  • 《秋怨》原文及赏析
  • 《玉抱肚》原文及赏析
  • 《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 《登楼》原文及赏析
  • 《花非花》原文及赏析
  • 《少年游》原文及赏析
  •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 《望湘人》原文及赏析
  • 《内人生日》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