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原文及赏析

【导语】: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是一首细腻深婉,耐人寻味的写情小诗。筝,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古十二弦,后为十三弦,传为秦蒙恬所制。阮瑀 《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是一首细腻深婉,耐人寻味的写情小诗。筝,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古十二弦,后为十三弦,传为秦蒙恬所制。阮瑀 《筝赋》云: “筝长六尺,以应律数; 弦有十二,象四时; 柱高三寸,象三才。”从阮瑀的描写,可知筝之大概。此诗虽名 “听筝”,却不是从听者立意,鸣筝邀宠,着意刻画弹筝女子。

  首句咏筝,次句写弹筝。柱,是筝上固定弦的短轴; 金粟柱,言柱以金粟装饰。玉房,玉制的筝枕。素手,是此诗唯一出现的弹筝人形象,因写弹筝,故如今之特写,集中于形象的局部——手。然 “娥娥红粉粧,纤纤出素手”( 《古诗十九首》 之十三),仅此 “素手”而已,一个绝代佳人的形象盈盈出现于读者面前。柱饰以金粟,枕以美玉为之,筝之华贵于此可见。加之弹筝女的佳丽形象,一幅美妙无伦的弹筝图如工笔绘出。就是那筝曲,诗人虽未着笔,但优美动人的乐声,却已从作者精心描绘的弹筝图中袅袅传送出来了。

  当然,所谓美妙的筝声,只是我们阅诗时的感觉罢了。其实女子所弹的筝曲,却常于和谐中迸出不谐和音。这不是弹筝女的技拙之误,却正是弹筝女的聪明过人。原来那女子对听者怀有一份深情,手在弦上,意属听者,“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故意时时露出破绽,以博得听筝人的顾盼,“盖将以怨红愁绿心肠,寄与知音者耳” ( 《古唐诗合解》 ) 卷四) 。周郎,三国时吴将周瑜。瑜二十四岁授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皆呼为周郎。据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深谙音乐,虽在酒后听人弹奏,有误必知,知之必回过头去看看演奏者。时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在此处,周郎当然是指弹筝女属意的男青年了。这两句诗,撷取弹筝时的一个细节,委婉地表现出了弹筝女子欲博知音的微妙感情。

  此诗首二句以描写工致求胜,末二句以揭示心理见长,观察细腻,构思精微,把一段儿女之情表现得楚楚动人,可见诗人巧于表现爱情题材。

相关推荐
  • 《闺情》原文及赏析
  • 《代佳人赠别》原文及赏析
  • 《闺怨》原文及赏析
  • 《山鹧鸪词》原文及赏析
  • 《写情》原文及赏析
  • 《江南词》原文及赏析
  • 《雨中忆夫(其二)》原文及赏析
  • 《子夜歌十八首(选四)》原文及赏析
  • 《江南曲》原文及赏析
  • 《怨诗》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