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珠篇》原文及赏析

【导语】: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难,常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难,常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

  这是借历史故事而悲叹自己爱姬窈娘为权豪所夺的诗。《全唐诗》 为一首,《万首绝句》 分此诗为三。《全唐诗》 又记载: “知之有婢曰窈娘,美丽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知之怨惜作此篇以寄情,密送与婢,婢结诗衣带,投井而死。承嗣大恨,讽酷吏罗织杀之。”看来,乔知之是因诗而得祸的。诗题为 《绿珠篇》,实借石崇之爱姬绿珠而名篇,以示其窈娘的命运与之相同,而知之之悲惨结局,尤甚于石崇。

  诗首四句,道出石家之重技艺,爱美姝。“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重新声,即具有开拓性的,在歌坛上有创造意义的音乐,所以不惜重价购之。可见绿珠之为石崇所赏识。“此日”两句,说是为绿珠而发是可以的,但也可以说为窈娘而发,因为两人的先后命运是相同的,两人的姿才更是相似的。以卓绝的技艺和美丽的姿容为人所爱所喜,“君自许”,得到人的称许。“得人情”,则是她们的才艺称人心意。

  “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这里前两句写她们技艺公开地为人所观看,有与人同乐之雅。然而也就在这样情况下,有人仗势想独占。后两句则实写权贵凭仗势力,强取豪夺,致使知音分散,叹息暗无天日,然而两情缠绵,终难相忘,则又道出:“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这实写绿珠之不愿离开金谷园,伤心之至,终于坠楼而死,不甘屈服,一死报君。这虽然写的是绿珠,实暗示窈娘的命运,借昔喻今。而此篇诗作者之厄运也随之而来,则是作者所未及料到的。

  诗,富有历史性,也具有揭露性。在封建社会中,女艺人的遭遇常常是悲惨的,是受污辱与损害的。绿珠、窈娘虽然生在不同的时代,一为晋代石崇所赏识,一为唐代文士乔知之所欣赏,总算有了知音。但当她们被更无理地掠夺时,她们都以死殉之。这种刚烈的性格,执著的情谊,有值得称赞之处。乔知之以写这首诗而为武承嗣所构陷以至死,则更使人叹息不平。

  诗,有铺叙,有抒情,如首段之四句。其在叙事中忽作转折的,则为中段之四句,前二句为实写,后二句为转折,由喜而悲,掀起波澜。末段四句,抒情中又叙事,含蓄而有余恨。“百年离别在高楼”,暗寓绿珠坠楼。“一旦红颜为君尽”语意双关,明写绿珠,暗寓窈娘,留有无限愁恨。我们再看到历史上的乔知之即以此诗而遭迫害致死,则对这首诗的悲剧意义有了更广泛的了解。

  乔知之存诗不多,计十八首,多抒情、赠答之作。其与李峤、陈子昂皆有诗赠答。其 《拟古赠陈子昂》 称“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与陈子昂似有同样命运。

相关推荐
  • 《定情篇》原文及赏析
  • 《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 《赋得自君之出矣》原文及赏析
  • 《闺情》原文及赏析
  • 《越女》原文及赏析
  • 《闺怨》原文及赏析
  • 《秋胡行》原文及赏析
  • 《伊州歌》原文及赏析
  • 《息夫人》原文及赏析
  • 《乌夜啼》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