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丘(陈风)》原文及赏析

【导语】:

  子之汤兮①,宛丘之上兮②。  洵有情兮③,而无望兮④。  坎其击鼓⑤,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⑥。  坎其击缶⑦,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 值其鹭。  

  子之汤兮①,宛丘之上兮②。

  洵有情兮③,而无望兮④。

  坎其击鼓⑤,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⑥。

  坎其击缶⑦,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 值其鹭。

  清朝学者陈奂在解说这首诗的时候,引用了 《韩诗外传》 中的一个故事:孔子的两个学生子路和巫马期,在韫丘之下坎坎伐薪的时候,看到了陈国的大富翁处师氏,率领一百辆油饰得十分漂亮的车子,来到韫丘之下,他们摆开宴席饮酒作乐,放纵游荡。陈奂认为故事中的 “韫丘”就是此诗中的 “宛丘”。陈国的宛丘,犹如郑国的溱洧,都是当时国人游乐之所。陈奂由此作出了如下推论: “处师氏脂车觞此,则陈大夫之游荡无度,习成风俗由来久矣。” (转引自陈子展 《诗经直解》) 陈奂引这个故事解释这首诗的题旨和 《毛诗序》 是相同的。《毛诗序》说: “ 《宛丘》 ,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可见,人们历来把此诗解释为 “讽刺诗”。其实,《宛丘》一诗的内容,并不是“讽刺”二字可以涵盖的。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鼓,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反复地吟诵这些诗句,我们的耳畔,似乎响起了咚咚的击鼓声和瓦缶的击节声。这声声的鼓点,这清亮的缶声,把我们带到了古代陈国的东门。这时宛丘之下是一片欢腾,人们簇拥着手持鹭羽、鹭翿的女巫们纵情歌舞,那热烈的感情,扣人心弦的乐曲,令人忘情的场面,真实地反映了古代陈国的社会风貌。它不由使我们想起了在巴黎圣母院广场一角狂欢起舞的爱丝米拉答,想起了当时巴黎的人情风貌。

  在《诗经·陈风》 中,有一组以陈国首都东门为中心而展开描写的诗歌。它们都是反映古代陈国人民酷爱巫乐歌舞和少男少女追求自由情爱的民风习俗的诗歌。《汉书·地理志》说,陈国的开国君主胡公的夫人是周武王的大女儿。她“好祭祀,用史巫”。因此陈国的巫风十分盛行,致使举国上下游荡无度。

  其实,古代陈国的这种民风习俗,并不能归结为某一个人的提倡,而是古代巫风的一种遗俗。陈国和郑、卫一样,它们都是传说中颛顼、祝融、夏启的后裔。那热烈缠绵的乐曲,感情奔放的歌舞,那无冬无夏酣歌恒舞的巫风,正是古老的颛顼、祝融、夏商部族文化特点的反映。它们沿着涂山氏的南音、夏启的《九歌》 、商王室的巫乐,发展成为一枝特色鲜明、风尚习俗艳丽的南国文化中的奇葩。

  古代“巫”、“舞”同音,它们源于原始宗教。原始宗教中的乐舞多言男女之情。求欢愉,求好合,求多子,本是先民最大的愿望,因此,在先民的意识形态中本来并不存在“淫”字,证之以伏羲、女娲这人类的始祖神以其特有的交尾形态为神圣的图象,此说当不为无据。到了 《诗经》 的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已有之,但男女之间仍然比较开放。特别在当时郑、卫、陈、楚等保存古风古俗甚浓的地区,男女在游观地歌舞,在歌舞后求偶,在求偶后野合,是一种相当盛行的风俗。这种遗风,在今天的云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还仍然保留着。云南白族的“三月节”,苗族的“爬山节”,就很像古代郑国三月三日上巳佳节在溱洧水边祓灾祈祥、青年男女互赠芍药的风俗,也很像古代陈国东门外宛丘栎树林里小伙子和姑娘们互赠椒花的情状。

  《宛丘》 的作者受周礼的影响较深,因此,当他看到宛丘之下酣歌恒舞,纵情游荡的风习,便不禁发出了“子之汤兮”,“而无望兮”的感叹和箴谏。但是,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热烈的歌舞场面,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风土人情,却让我们抛开了诗人的道德说教,而被那激剧跳动,浓烈艳丽的古歌古舞古风古俗所深深吸引,从而使 《宛丘》成为一首出色的民俗歌、风情诗。

相关推荐
  • 《东门之枌(陈风)》原文及赏析
  • 《东门之池(陈风)》原文及赏析
  • 《东门之杨(陈风)》原文及赏析
  • 《月出(陈风)》原文及赏析
  • 《泽陂(陈风)》原文及赏析
  • 《杕杜(雅)》原文及赏析
  • 《谷风(雅)》原文及赏析
  • 《车舝(雅)》原文及赏析
  • 《采绿(雅)》原文及赏析
  • 《隰桑(雅)》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