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乌鲁木齐杂诗之十》原文及赏析

【导语】:

  乱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  这是一首描写天山天池景色的七绝。诗下有作者自注:“博克达山有龙湫,周环十余里,深不可测,万

  乱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

  这是一首描写天山天池景色的七绝。诗下有作者自注:“博克达山有龙湫,周环十余里,深不可测,万峰拱抱如莲瓣。初苦田水不足,遣使祀以太牢,水即坌溢。”据史书记载,享有“天山明珠”之称的天池,曾有过冰池、龙湫、龙潭、神池等名称。诗的前两句,便描写了天池的周遭景物及平湖风光,“乱山倒影碧沉沉”,写万峰拱抱的山色,沉沉的碧波如一面晶亮的镜子,倒映出四周纵横的崇山峻岭。天池座落在天山东段巍峨的博格达峰下,海拔1980米,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泊,因此,在它的周围便全是那高入云天的冰峰雪山,晶莹如玉,掩映着一碧清潭。然而这一句诗并非仅仅在表现乱山纵横的景象,我们看到那美丽的山色是它在澄碧的湖面出现的倒影,山色即湖光,所以,这一句是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既显示了“环湖皆山”的美景,更将“如天镜浮空”的天池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就巧妙地点出了赞美歌咏的对象。

  第二句“十里龙湫万丈深”承接上句,直笔赞美天池的浩淼深广。这是一个半月形的湖泊,长达3400米,最宽处有1500米,面积近5平方公里,清澈的湖水最深处达105米。诗人在这里用了两个数量词来概括,以“十里”喻其广,以“万丈”喻其深,简洁明了地画出了天池的面貌。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已经描述了天池山光水色的美景,那么后两句又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天池清流不断、造福于人的奇特景象。“一自沉牛答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叙述了天池一个怪异的感应现象。天池的湖水本是高山冰雪消融而成,古时天山脚下的人们便开凿水口,引水下山,灌溉农田。干热的西北边地,水是丰收的第一因素,尤其在旱季。人们盼望天池泄水不断,就迷信地以最隆重的太牢祭祀水神,即诗中描写的“沉牛答云雨”,将牛作为牺牲沉入水中,求得雨水调和。而求雨之时也正是久旱天热之际,这时雪水融化得也多,天池水量也增大,于是就给人们造成了沉牛求雨而“水即坌溢”的感觉。诗人在这里也惊异于求雨灵验的表象,写下了“飞流不断到如今”的诗句。这里的飞流可以理解成雪水消融,从高山上流入湖中的瀑布。但由诗人在诗下自注看来,理解为自天池奔向山下灌溉农田的溪流似更为恰当。至今人们在从山口走向天池和盘旋山道边,犹能看到幽林深涧中,飞湍急流奔冲而下的萦回曲折之态,这也正是天池碧水构成的一幅亘古常新的画图。

  纪晓岚是清代的大手笔,在遣戍乌鲁木齐的两年里,对边疆的风土人情充满了热爱,发而为诗,便成了《乌鲁木齐杂诗》一百六十首。这首诗是列入其“风土”类二十三首中的第十首,以晓畅清新的诗笔为天池传神写照,生动地展示了高山平湖绰约多姿的美景。

相关推荐
  • 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原文及赏析
  • 王士祯《五人墓》原文及赏析
  • 顾炎武《五台山记》原文及赏析
  • 丘濬《五指山》原文及赏析
  • 宋濂《五泄山水志》原文及赏析
  • 唐寅《五陵》原文及赏析
  • 查慎行《兴安岭绝顶远眺》原文及赏析
  • 董天工《卧龙潭》原文及赏析
  • 王凯泰《台湾杂咏(三首)》原文及赏析
  • 黄逢昶《台湾竹枝词(三首)》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