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名胜诗《黄河》原文及赏析

【导语】:

  (唐)李世民  河源发昆仑①,连乾复浸坤②。  波浑经雁塞③,声振自龙门④。  峰裂如冲势⑤,滩余旧落痕⑥。  横沟通海上⑦,远色尽山根。  勇逗山峰折⑧,雄标四

  (唐)李世民

  河源发昆仑①,连乾复浸坤②。

  波浑经雁塞③,声振自龙门④。

  峰裂如冲势⑤,滩余旧落痕⑥。

  横沟通海上⑦,远色尽山根。

  勇逗山峰折⑧,雄标四渎尊⑨。

  湾中秋景树⑩,阔外夕阳村。

  沫乱知鱼呴(11),槎来见鸟蹲(12)。

  飞沙当白日, 凝露接黄昏。

  润可资农亩, 清能表帝恩(13)。

  雨吟堪极目, 风渡想惊魂⒁。

  显瑞龟兽出⒂,阴灵伯固存⒃。

  盘涡寒渐急⒄,浅濑暑微温⒅。

  九曲终柔胜⒆,常流可暗吞。

  人间无博望⒇,谁复到穷源(21)?

  【题解】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曲折东流,贯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黄河上游水流清澈,名峡群集,奔腾呼啸,雄奇壮观,中游穿行黄土高原,大量泥沙裹挟而下,使黄河成为泥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古代经常泛滥成灾,是我国最严重的水患之一。现经过治理,情况已基本好转。这首《黄河》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黄河雄奇壮美的景观。笔调沉雄,气度豪健。

  【作者】

  李世民,即唐太宗,生平见前辽宁《辽城望月》诗。

  【注释】

  ①河源:黄河源头。昆仑:我国最大的山脉,西从帕米尔高原起,分三支向东分布。古人以为昆仑山是黄河的源头。②乾、坤:天与地。③雁塞:泛指北方边塞。④龙门:龙门之名甚多,此当指陕西韩城县与山西河津县间龙门山。《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⑤冲势:其势如被河水冲裂一样。⑥旧落痕:昔日河水流过的痕迹。⑦横沟:指黄河支流。通:旁通。⑧逗:引得,使得。折:断折。⑨四渎:古人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的总称,即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⑩湾:河湾。⑾响:吐沫。⑿槎:竹木筏子。⒀清:河清。黄河水浊,偶有清时,古人因以河清为太平盛世的象征。⒁风渡:在大风中渡河。(15)显瑞:兆示祥瑞。龟兽:单指龟。古人以龟为灵物,故谓龟从河中出现为祥瑞之兆。(16)阴灵:指神灵。伯:河伯,传说中的河神。(17)盘涡:漩涡。(18)浅濑:浅水滩。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19)九曲:言黄河河道之曲折。(20)博望:指汉代人张骞,因出使西域功被封为博望侯,传说其曾乘木筏溯河源直到天上。(21)穷源:源头。

相关推荐
  • 山水名胜诗《浪淘沙九首录一》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黄河》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太行绝巅望黄河歌》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入海》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入海》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出海二首》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渡海中流作》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凉州词》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出塞二首录一》原文及赏析
  • 山水名胜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