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菊花》原文及赏析

【导语】:

  《菊花·菊花》咏菊花诗鉴赏  郑燮  松柏缝个破瓦盆,提笔无心画有心。  想因会得渊明性,烂熳黄花著一墩。  这是郑板桥在自己画的一幅菊花图上题的诗。中国

  《菊花·菊花》咏菊花诗鉴赏

  郑燮

  松柏缝个破瓦盆,提笔无心画有心。

  想因会得渊明性,烂熳黄花著一墩。

  这是郑板桥在自己画的一幅菊花图上题的诗。中国的花鸟画是讲求写意的,特别是郑板桥这样一位打破了清初画院派风格的画家,他的画已经是一种人格和智慧的体现。他在写意的画上题写的绝句也是即兴和写意的。中国画讲求诗书画一体,画家的人格与修养不仅仅通过画和书法的线条、色彩等艺术形式体现出一种韵味与节奏,而且画上的题诗内容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如果你把欣赏画当作参禅的话,题画诗就是禅师下的偈语。

  现在再从中国文化的背景来看看中国人对菊花的认识,这会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菊花诗的鉴赏。

  菊花是带药性的植物,而早期的巫术和道教中萌发了原始的医学,所以菊花被视为仙草神药,因而带有高贵的品质。所以《神仙传》中说有人吃了菊花成仙,《抱朴子》说用菊花做一种丹药,吃了能活五百岁。这种思想也进入了中国的风俗中,《西京杂记》就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时,“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花又是晚秋之花,所以也象征老人的长寿。郑板桥也有一首题菊石图的诗,体现了这种思想:

  南阳菊水多耆旧,此是延年一种花。

  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

  用菊花的这种宗教意义上的高贵品质来比喻人格,大概始于屈原的《离骚》,其中提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属于美人香草一类。然而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象征的人格更多的是陶渊明式的。因为陶渊明曾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对自然,对自性情的一种“悟”的境界。《续晋阳秋》中说:“陶潜无酒,坐宅边菊丛中,采摘盈把,望见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陶潜与菊花已混为一体了。因此中国人把梅兰竹菊列为四君子,代表了中国理想人格的四个方面。菊花则象征了淡泊、隐逸、真率,有独立品格并体现了某种自然空灵的境界。

  在这样的前提下,理解郑板桥的诗,我们就会发现郑板桥是体会了这种境界的,所以诗中也说“想因会得渊明性,烂熳黄花著一墩。”可见这幅画是表现陶渊明式的真率自然的品格的。

  诗的第一句“松柏缝个破瓦盆”和最后一句“烂熳黄花著一墩”,点出了这幅画的构图:一丛开得很好的黄色菊花生长在松柏的残断的根部,这松柏的“破瓦盆”,也象征了菊花或君子生活在贫寒和淡泊的环境中。但由松柏的品质我们也可以联想到这个环境也是坚强和高尚的,同样体现了菊花或君子的品格。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菊花仍遵循自然的法则天真烂熳地开放,喻示了君子内心的真率与充实。这种境界是一种悟见了宇宙本体的境界,是不受世俗秽物的影响而保持的一种内心清静的境界,是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宋代有个叫赵州和尚的禅师说了几句偈语,可以帮助我们印证这个境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作为一个画家,郑板桥还把这种自然而然的精神体现在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提笔无心画有心”一句,告诉我们菊花是有“花心”的,而画家却无“画心”。这种自然、写意、传神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真谛所在,因此这首菊花诗的境界不仅仅是人格的境界、自然的境界,同时也是艺术的境界,这大概是欣赏这首诗的关键所在吧。

相关推荐
  • 《元稹·菊花》原文及赏析
  • 《李梦阳·菊花》原文及赏析
  • 《方九功·菊花》原文及赏析
  • 《张孝祥·鹧鸪天咏桃菊花》原文及赏析
  • 《朱熹·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
  •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原文及赏析
  •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原文
  • 《李纲·渔家傲九月将尽,菊花始有开者》原文及赏析
  • 杜甫《叹庭前甘菊花》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 金河仁《菊花香》读后感(三篇)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