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小竹林腊梅盛开兼赠主人》原文及赏析

【导语】:

  《蜡梅·小竹林腊梅盛开兼赠主人》咏蜡梅诗鉴赏  袁宏道  顿觉水沉粗,幽香袭一湖。  瘦枝梅韵格,鲜蕊桂肌肤。  月下高真梦,烟中静女图。  主人无俗累,花性

  《蜡梅·小竹林腊梅盛开兼赠主人》咏蜡梅诗鉴赏

  袁宏道

  顿觉水沉粗,幽香袭一湖。

  瘦枝梅韵格,鲜蕊桂肌肤。

  月下高真梦,烟中静女图。

  主人无俗累,花性也清孤。

  这首五言律诗,就格律本身而论十分严谨。就袁宏道的创作宗旨而论,却是性灵的抒发,情之所致,在格律中又有突破,是古今写梅诗的奇葩。

  首联写诗人的感觉。顿时感到眼前的湖水深沉超远,进而察觉到是腊梅的幽香笼罩着湖水的缘故。先有感觉,再溯缘因。自然地抒发出诗人对自然的品味。“袭一湖”的“袭”字源于屈原《九歌 ·少司命》:“芳菲菲兮袭余”。在《九歌》里“袭余”的“袭”字可解释为“及”,这里引申为“笼罩”的意思。诗人用“一湖”,这个“一”字有“无所不到”的意思。

  颔联第一句写梅的精神,第二句写梅的姿态。“瘦枝”是说在寒气逼人的冬季,梅枝无叶无芽,干枯岈嵖而有力。在这样的枝上盛开的梅才显出她的“韵格”来。袁中郎的创作宗旨在于有韵有趣。他认为:“叫跳反掷者,稚于之韵也;嬉笑怒骂者,醉人之韵也。 醉者无心,稚子亦无心。 无心故理无所托,而自然之韵出焉。由斯以观,理者是非之窟宅,而韵者大解脱之场也。”韵是童心,是醉态,是自然,是与理相对抗与是非无关的大解脱之场,是无垠无涯旷放高远的福田。而以元稹为代表的唐以下的文人却把这“学致之韵”,看做是“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于“意义格力无取焉。”即认为有趣有韵便没有实际意义,更没有格力。这里袁宏道用“韵格”二字,把传统的人们认为是对立的趣韵与格力统一起来,认为盛开于瘦枝之上的腊梅的韵味,正是气势轩昂格调孤傲的表现。“韵格”是个词组,是诗人的独创,与下句的“肌肤”相对仗,似不太工,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态度是“学其意不必拘泥其字句也。”上句写尽梅的风韵与格力。下句用“鲜蕊”比喻梅的芳馨,用一个“桂”字点明了是腊梅而不是红梅,取桂花淡淡的鹅黄色泽,再用“肌肤”二字准确地展示出腊梅光泽如腻脂的神态。这两句在全诗中承上启下。承前,使人体会到只有这样的腊梅才能使“山有色,水有味,花有光”。启下:使人体会到只有这样的腊梅,才能使女有态,人尚真。

  颈联是全诗的真谛,这就是大自然反聩给诗人的灵犀。既然韵是“大解脱之场”,那么梅的“韵格”便能使诗人如醉如梦。诗人认为醉者与稚子的“无心”是最高境界,只有“无心”“理无所托”才能脱俗返真。在梅的幽香之中,明月的高照之下如醉如梦达到高真境地。再透过茂密的小竹林看那盛开的腊梅,婉如白云薄雾中的静女。

  尾联点题,“赠主人”并非一般的酬和,诗人是把腊梅的“韵格”、自己的“高真”献给主人,说这脱俗的花性便是主人的人格。

相关推荐
  • 《瞿佑·蜡梅》原文及赏析
  • 《陈师道·蜡梅》原文及赏析
  • 《王十朋·点绛唇奇香蜡梅》原文及赏析
  • 《冯子振·腊梅》原文及赏析
  • 《洪希文·蝶恋花蜡梅》原文及赏析
  • 《瞿佑·蜡梅》原文及赏析
  • 《袁宏道·小竹林腊梅盛开兼赠主人》原文及赏析
  • 汪曾祺《腊梅花》原文及赏析
  • 余秋雨《腊梅》原文及读后感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