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长卿《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过法崇禅师故居》原文及赏析

【导语】: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  深入泉源去,遥从树杪回。  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  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  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  惆怅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

  深入泉源去,遥从树杪回。

  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

  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

  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

  惆怅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长沙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期间所作。道林寺就在岳麓山下,东临湘水,西枕青山,古枫成林,紫烟缭绕。向西登攀不远,即为麓山寺,相传为西晋高僧法崇所建。诗人描写了寻访法崇禅师故居的过程,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诗的前四句叙述一路所见。领路的僧人等候在谷口,一条细狭的石径通向山里,上面铺满了莓草和青苔,说明山中行人稀少,环境幽静。入山之后,一条清澈的溪泉卧在路边。循着溪水,小路弯弯折折伸向山林深处,它们象两条细长的带子,远挂在树梢上。到处是密树成荫,杂草丛生。这种冷寂的气氛大概就是人们不愿来此的原因,然而在诗人看来却富有一种世俗间缺少的野趣。

  后面六句描写麓山寺的情景。寺庙临近了,只见阵阵的香烟由树丛当中冒出来,飘散在半空之中,与山中的青雾融合在一起; 一、二响钟声悠悠扬扬地从山上飘传过来,那样遥远,漫长,好象越过了高高的白云,从天上降落似的。这两句把古寺幽深、宁静的气氛描写得极为传神。寺庙终于到了,它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完美,寺顶被寒雪覆盖着,殿门在山风中自开自掩,现出一派荒败的景象。几株桂花在寂寞中开了又落,苍老的青松孤独地站立在院中。树木犹存,种树之人却早已不在了。看到这一番情景怎么能叫人不感叹呢?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深切怀念。“渡杯”借用了晋代一位叫杯度僧人的故事,传说他时常乘一木杯渡水,神力卓越。眼前湘江滚滚不绝,法崇禅师却再也不会来渡江了。

  这首诗与其说写景精妙,还不如说成功地再现了诗人的艺术感受。客观景物本身是不带感情的,只有经过诗人感受的景物才会具有震颤心灵的力量,成为审美的对象。刘长卿的写景诗往往具有上述感受色彩浓厚的特点。

相关推荐
  • 金·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原文及赏析
  • 唐·戴叔伦《苏溪亭》原文及赏析
  • 清·厉鹗《蒙阴》原文及赏析
  • 唐·张谓《西亭子言怀》原文及赏析
  • 宋·周密《西塍废圃》原文及赏析
  • 清·刘大櫆《西山》原文及赏析
  • 唐·韩愈《贞女峡》原文及赏析
  • 唐·杨凝《送客入蜀》原文及赏析
  • 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原文及赏析
  • 宋·范成大《邢台驿》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