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丘逢甲《山村即目》原文及赏析

【导语】:

  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濛濛。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在甲午之役失败、乡土割裂的惨变中拔剑而起的台湾义士、诗人丘逢甲,其诗风雄健奋发,慷慨浏亮,走的

  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濛濛。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在甲午之役失败、乡土割裂的惨变中拔剑而起的台湾义士、诗人丘逢甲,其诗风雄健奋发,慷慨浏亮,走的是南宋陆放翁的路子。在这首写景诗中,我们却看到他的诗魂的另一角,苍茫而沉郁,深婉而旷远,带几分石湖居士范成大“田园杂兴”诗的韵致。

  诗题为“即目”,就是说,它的感受是一种印象式的直观。它对景物不作琐屑的雕镂,而着意于整体的感悟。西峰,东岭,夕阳,断云,阴晴相间,视野开阔。诗人的自然感受,有几分与西方近代印象派画家相通之处,所追求的是瞬间的光和色的层次对比和变化。傍晚的山村,西峰的一角尚被残阳染得红艳,而由西方天底射来的阳光已不及东岭,那里已是暮色低垂,云浮雨落,一派朦胧。这种光与色的印象,是在变幻中显示明暗层次的。

  诗人写秋,着重于设色,在颜色的信息中体悟时序的运行。在追踪秋之色的过程中,诗人的眼光由整体转向细部,这不仅使文气有所跌宕,而且也切合为诗之道: 有细部而无整体,易于纤巧; 有整体而无细部,难免疏阔。此诗前两句也许锤字炼句尚不够精细,而后两句却另有一番面目。“林枫欲老柿将熟”,以一“欲”字,一“将”字,绘出秋步入人间的动态感,其间包含有几分怅惘(“老”),又包含有几分期待(“熟”)。最后一句“秋在万山深处红”,是点睛之笔,极富神采。秋天特有的红色,尚在万山深处,以万山衬托珍稀的红,乍隐乍显,未到万山红遍的程度,却已格外耀眼,呼之欲出。这种珍稀而耀眼的红,与欲老的林枫、将熟的柿实相呼应,相映照,在颜色的层次感中浮现出时间的层次感。欧阳修《秋声赋》云: “秋声凄切,而秋色惨淡。此诗则在夕阳细雨时分,一反前人悲秋苦秋的情绪,以红色写秋,敷以暖色调,热烈而不失深邃,明丽而愈见健旺。可以说,有“秋在万山深处红” 一句,就为全诗生色了。

相关推荐
  • 清·姚范《山行》原文及赏析
  • 唐·元稹《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 清·王士禛《峄山即事》原文及赏析
  • 清·冯敏昌《嵩台》原文及赏析
  • 宋·沈括《延州诗》原文及赏析
  • 清·赵执信《微山湖舟中作》原文及赏析
  • 宋·李觏《忆钱塘江》原文及赏析
  • 宋·文天祥《扬子江》原文及赏析
  • 清·屈大均《摄山秋夕作》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何逊《日夕出富阳浦口和郎公》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