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洪亮吉《伊犁纪事》原文及赏析

【导语】:

  毕竟谁驱涧底龙?高低行雨忽无踪。  危崖飞起千年石,压倒南山合抱松。  嘉庆初(1796年稍后)洪亮吉因批评朝政,被流放到伊犁,不久赦还,《伊犁纪事》即写于此时。  这是

  毕竟谁驱涧底龙?高低行雨忽无踪。

  危崖飞起千年石,压倒南山合抱松。

  嘉庆初(1796年稍后)洪亮吉因批评朝政,被流放到伊犁,不久赦还,《伊犁纪事》即写于此时。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景物的诗,诗中描绘了我国西北边地的飓风及伴随而来的暴风雨,起句突兀而来,又以设问领起,大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作者把大自然的变化,写得神奇莫测。我国传说中的龙是能神奇变化兴云起雨的神物,首句即用此传说故意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是谁驱遣涧底的巨龙在兴云行雨呢?“高低行雨忽无踪”是借写龙的神奇变化来描绘大自然中的暴风骤雨。从涧底腾空飞出的一条巨龙,在腾云驾雾忽高忽低地飞行,它吸尽三江五湖之水,又把胸中无尽之水喷洒在大地上,而又忽隐忽现,来去无踪。

  三、四两句,转笔描写暴风雨的威力。狂风暴雨以雷霆万钧之势,吹起了悬崖上的千年巨石,巨石飞落,又压倒了南山合抱粗的松树。“南山”在这里是泛指,我国流传一幅常见的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南山合抱松”似从“南山不老松”化出。

  此诗把西北地区暴风雨的威力写得气势磅礴,飓风吹处危崖石落的形象描写,使人们联想到岑参在《走马川行》一诗中所描写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景象,它再现了我国西部边塞的自然奇观,可视为边塞诗的遗音嗣响。

相关推荐
  • 魏晋南北朝·阴铿《五洲夜发》原文及赏析
  • 唐·来鹄《云》原文及赏析
  • 金·黄庚《临平泊舟》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 明·于谦《上太行》原文及赏析
  • 宋·曾几《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
  • 明·王宗《万松寺》原文及赏析
  • 唐·孟浩然《万山潭作》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 唐·崔颢《黄鹤楼》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