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驾《社日》原文及赏析

【导语】: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兼有乡邻会聚宴饮的性质,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此诗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兼有乡邻会聚宴饮的性质,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此诗写的是春社景象。

  首联着笔春日农家的风光景致。村外,“鹅湖山下稻粱肥”。“稻粱肥”指庄稼长得旺盛,说明土地肥沃。而山名“鹅湖”令人联想起鹅鸭成群,戏嬉于湖畔之情景。这一句使人如睹山青水秀之风光,如睹“早稻绿平腰”之景象。同时,“春社”之旨,为祈求丰收,故“稻粱肥”又暗扣诗题“社日”。村内,“豚栅鸡栖半掩扉”。家家户户养着鸡,圈着猪,且柴门半掩。“半掩”两字,蕴意深微,既说明村内民风淳厚,人情之美,又暗示出村民们已纷纷去给社神上祭,庆祝在望的丰收。这两句写景,镜头从村外摇向村内,虽未涉“社日”的题面,没提村居之百姓,但诗人通过对稻粱、猪鸡等的形象描绘,已使人领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这就为下联表现村民的欢乐渲染了气氛,是社日热闹场面的铺垫。

  次联写社日。诗人别出心裁,纵笔荡过社日的正面场景,如人们如何欢庆等,也回避了“田鼓喧喧乐社神”的一切细节,只选取傍晚时村社散后的情景加以刻画。“桑柘影斜”状树影拖在地上越拉越长,分明已是夕阳西下,天色向晚时分。此时方“春社散”,足见沉浸于丰收在即的村民已庆贺欢娱了一整天,那村社之热闹,村民之欢乐,自然尽含于这不言之中了。末句“家家扶得醉人归”则更是一个暗示性很强的细节。你看,村社散后,那些唱得醉醺醺的村民,走路歪歪斜斜,被家人搀扶着回家。“家家”点出这一现象之普遍。“醉人归”又与前联的“半掩扉”相照应。试想,如果不是丰年在望,社日岂能如此热闹欢乐,喜气洋洋,村民岂能如此兴高采烈,放怀畅饮。

  全诗要表现的是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但诗人选择的却是春社这一天傍晚时村社散后的情景,诗人没有对社日正面展开全面性的概括,而是通过景致的烘托,形象的暗示,从侧面表现了“村村社酒乐农家”的快乐情景。这是需要独具慧眼的。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明白如话,而又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推荐
  • 宋·高翥《清明》原文及赏析
  • 宋·陈与义《清明》原文及赏析
  • 宋·黄庭坚《清明》原文及赏析
  • 宋·王禹偁《清明》原文及赏析
  • 唐·杜牧《清明》原文及赏析
  •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原文及赏析
  • 宋·晁补之《水龙吟》原文及赏析
  • 宋·吕本中《柳州开元寺夏雨》原文及赏析
  • 宋·张先《木兰花》原文及赏析
  • 唐·韩愈《晚春》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