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吴涛《绝句》原文及赏析

【导语】:

  游子春衫已试单, 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 又作东风十日寒。  吴涛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大约生活于南北宋交割的年代。他现存的几首诗是从他的弟弟吴沆的《

  游子春衫已试单, 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 又作东风十日寒。

  吴涛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大约生活于南北宋交割的年代。他现存的几首诗是从他的弟弟吴沆的《环溪诗话》中选录的。篇数虽少,但大都写得比较新颖别致。

  这首《绝句》对江南春深夏浅之际乍暖忽寒的感受和体验是颇为真切、独到的。

  前两句写春夏之交的“乍暖”气候。首句以游子对天气冷暖的心理感觉来反映气温的“乍暖”。游子在奔波劳碌的生涯中对气温的变化最为敏感。他的“试单”的行动,反映了气候的“乍暖”。这个“试”字用得很有份量,从心理感觉上写出游子对“乍暖”、“忽寒”的变化体验,暗示出春深夏浅之时气候反复无常的变化。“桃花”句直接摹写春暖时节的气候特征。诗人以“桃花”和“野梅”这两种物象突出了江南暮春的盎然诗意,深化和拓展了“暖”的内涵,并给人以美的愉悦。

  后两句笔锋骤转,写气候的“忽寒”。江南的暮春不仅杂花生树,燕语莺啼,就连池塘、农田里的蛙声也给人一种和暖之感。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一夜之间蛙声沉寂,声息皆无。句中的“怪”字反映了诗人心理诧异的感觉,从侧面写出了气温的骤降。这个“怪”字与上句的“试”字互相照应,都从心理感觉的角度揭示了“乍暖”和“忽寒”的反复变化和人们心理的承受状态。结句“又作东风十日寒”,写出人们对“忽寒”的认识与体验。“十日”不是确指。它扩展了“一夜”的内涵,反映出“忽寒”的持续过程。其实,在春风的吹拂下,“忽寒”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转暖的。

  这首诗的精到之处就在于诗人对“乍暖忽寒”的气温变化体验得极为真切,表现得极为深刻。作者择取了一系列典型的意象来表现“乍暖忽寒”的物象变化,既有色彩的交织(如桃花红、野梅绿),又有声音的呼应(如蛙声);既有虚写(如游子试单、蛙声骤歇),又有实写(如桃花、野梅、十日寒)。在前呼后应、曲折跌宕、虚实相衬、鲜明对照之中,把春深夏浅,“乍暖忽寒”写得极有情味,给人以丰腴的美感享受。

相关推荐
  • 宋·张栻《立春偶成》 原文及赏析
  • 宋·秦观《秋日三首》原文及赏析
  • 唐·王驾《社日》原文及赏析
  • 宋·高翥《清明》原文及赏析
  • 宋·陈与义《清明》原文及赏析
  • 宋·黄庭坚《清明》原文及赏析
  • 宋·王禹偁《清明》原文及赏析
  • 唐·杜牧《清明》原文及赏析
  •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原文及赏析
  • 宋·晁补之《水龙吟》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