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折菊》原文及赏析

【导语】:

  《菊花·折菊》咏菊花诗鉴赏  杜牧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折菊诗是杜牧又一首赏花诗。所不同的是,不是对花的具体描写和赞美

  《菊花·折菊》咏菊花诗鉴赏

  杜牧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折菊诗是杜牧又一首赏花诗。所不同的是,不是对花的具体描写和赞美,而是对摘菊动作的感叹。

  折,同摘。折菊即是摘菊。诗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摘菊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境和志向。

  首句诗人这样写道,东篱下小路两旁,开满了许多菊花,把小路遮满了。诗人巧妙地用了陶潜的诗:“采菊东篱下”。(晋书·陶潜传)“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不难看出诗人写的菊花开得十分茂盛,惹人喜爱,这为后面摘菊打下铺垫。首句写得自然、平实,且又易引起后面能够生发开去,有所议论。

  接着诗人写道,摘得菊花拈在手中独自一人吟诵陶渊明的诗句。触景生情,顺其自然。表现了诗人自己洁身自好,十分孤寂,不甘于在世俗中鱼目混珠。

  诗人触景生情,以致下雨衣服被淋得半湿,浑然不觉,不肯归去。可见诗人此时对花眷恋的心情了。此句过渡得恰到好处,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最后诗人用典点题:“拥鼻自知心。”手持菊花掩鼻以嗅,人与花,心心相通。拥鼻,这个典故出自《晋书 ·谢安传》:“安本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后来之名流,爱其咏而不能及,故以手掩鼻以效之。”诗人爱菊为什么会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忘了秋雨?不怕衣湿?不是,在于诗人爱菊花高洁的品格。秋菊不与百花争春;“我花开后百花杀”;洁身自好……等等美德。这不正是诗人的追求吗?诗人与菊花品格有共同之处,自然心心相通了!

  诗人自己一生也是十分坎坷的。他是唐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中进士,因秉性刚直,遭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往来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联系到诗人一生,可以想见他和陶渊明有着共同语言了,那么我们再来看本诗也就不难理解它的含义了!

相关推荐
  • 《林克钰·琵琶仙水南菊花》原文及赏析
  • 《吴敬梓·惜秋华伤菊花红叶》原文及赏析
  • 《郑燮·菊花》原文及赏析
  • 《元稹·菊花》原文及赏析
  • 《李梦阳·菊花》原文及赏析
  • 《方九功·菊花》原文及赏析
  • 《张孝祥·鹧鸪天咏桃菊花》原文及赏析
  • 《朱熹·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
  •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原文及赏析
  •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原文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