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这首西湖诗甚是别出心裁,名为《夜过西湖》,实际并不在描写西湖夜景,而在于叙说自己湖上得诗的心境
山水名胜诗《少室峰》原文及赏析
(清)桑调元 峥嵘少室山, 支峰三十六。 晴晖远联绵, 层岚青簇簇①。 远爱王子峰②,瑶草蔼丰缛③。 石泉泄阴窦④,
2023-05-18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这首西湖诗甚是别出心裁,名为《夜过西湖》,实际并不在描写西湖夜景,而在于叙说自己湖上得诗的心境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这首西湖诗甚是别出心裁,名为《夜过西湖》,实际并不在描写西湖夜景,而在于叙说自己湖上得诗的心境,也即表现“诗的天机”。
开头两句为一般景物描写。三更,点明时间。渔板,即鸥板,一称渔鸥,夜间捕鱼之用。渔人以长木(鸥)叩舷为声,为鸣鸥,目的在于惊鱼入网。此为湖上情事。这两句说: 三更游湖,月芽儿还挂在鹊巢之上,这时候,一阵阵渔板响起,惊醒沙鸥一片。上、下二句,一静一动,一无声一有声,构成了一幅西湖夜游图。也正因为这一静一动,却触动了诗人的灵感,于有意无意之中得到妙句。因此,后面两句即转入描写诗成时的情状。诗成无笔写,生怕好句捉不住,赶忙以指代笔,蘸起湖中春水将诗篇写在船头上。诗人的这一行动,看起来不大好理解,因为蘸水写诗,分明留不下痕迹,但诗人还是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这里,诗人想说明一个道理: 好诗不能强求,但一经触发,则不可轻易放过。
诗篇言作诗之理,并非枯燥说教,也并非离开具体物境而单独言理,而是处处围绕着一个“湖”字,借湖上之景与物以言理,从而使这篇纪游诗的意境显得更加深厚,在众多西湖诗中颇引人注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