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秋柳》原文及赏析

【导语】:

  秋来何处最销魂? 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 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 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 玉关哀怨总难论。  《秋柳》诗写于1

  秋来何处最销魂? 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 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 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 玉关哀怨总难论。

  《秋柳》诗写于1657年。当时作者正是春风得意,虽年仅二十四岁,然已诗名大振。一日,与诸名士会饮于济南大明湖水面亭。湖中波光鳞鳞,令人倾倒;亭下柳树千条,摇曳多姿。作者怅然有感,遂赋诗四首以寄兴,此诗在当时和者甚众,流传极广,对诗的理解分歧也很大。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一、二句首先以问答的形式指出南京的秋柳最使人感伤:“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白下城是南京的旧址,现在南京城西北。夕阳西下,倒垂的杨柳在阵阵吹来的西风中无力地摆荡,树叶已见凋零,此情此景确是令人感伤。加上乌鸦的啼叫:“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古乐府《扬叛儿》)白下城的秋柳的确让人“销魂”。

  三、四句以对比的方式写出白下柳在春天和秋天的不同景象。春天,燕子在参差不齐的柳枝中穿梭来往,嫩绿的枝条倒挂着,微风吹来,婆娑起舞;秋天,柳枝干枯变黄;落日将它的余辉洒在日益憔悴的重重柳条上,象抹上了淡淡的烟痕。

  白下城的秋柳使作者想起了南明的灭亡,想起了流落到济南的南明福王宫中的歌伎。所以,他在五、六句写道:“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黄骢是唐太宗定中原时所乘的一匹马,征高丽马毙,太宗伤心惋惜,遂叫乐工撰黄骢曲。乌夜村是晋穆帝何后诞生的地方,生时有群鸟夜惊于聚落。此二句意为,仓皇北逃的歌伎在路上愁苦万端,想念昔日的南明王朝,便奏起了黄骢曲。在睡乡中她们梦见的是遥远的江南,南明福王宫,真乃魂系江南。作者借她们抒发了对明朝的怀念。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这两句表层的意思是,不要去听飘荡在风中的悠长哀怨的“阳关三叠”,玉门关的哀怨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结合上两句加以理解,可以释为:不要去听各种高谈阔论,明朝灭亡的原因现在还是很难定论的。“三弄笛”即“阳关三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唱作送别之歌,至“阳关”句反复歌唱,称为“阳关三叠”。“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阳关在其南,“玉关哀怨”指唐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从艺术上讲,含蓄蕴藉,格调清新,清闲淡远,神韵悠扬,是王士禛诗歌理论的早期实践。

相关推荐
  • 宋·晏殊《破阵子》原文及赏析
  • 元·王冕《白梅》原文及赏析
  • 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 清·王夫之《玉楼春 莲》原文及赏析
  • 元·彭元逊《满江红 牡丹》原文及赏析
  •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原文及赏析
  • 宋·苏轼《海棠》原文及赏析
  • 金·李献能《江梅引》原文及赏析
  • 宋·苏轼《水龙吟》原文及赏析
  • 宋·谢枋得《武夷山中》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