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结《欸乃曲》原文及赏析

【导语】: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欸乃曲》为唐代代宗大历年间湘水一带所流行的民歌。“欸乃”,是棹船时呼应唱和之声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欸乃曲》为唐代代宗大历年间湘水一带所流行的民歌。“欸乃”,是棹船时呼应唱和之声,又作“暖迺”、“霭迺”。据现存史料,元结是第一个为《欸乃曲》填辞的,共五首,为一组,组诗前有一小序,说是大历二年春,作者于长沙议完军事回道州任,途中逢春水上涨,船行受阻。于是,便作了这组诗,交于船夫歌唱。此诗是其中的第三首。

  诗的第一句,描绘了湘江两岸的壮丽景色:千里枫林,层峦叠翠,白云如轻烟从林间涌出,云雾似细雨自山谷洒来,迷濛幽邃,苍茫深远。从长沙回道州,一路行船,要经过湘江、浯溪、潇水; 穿过衡山、沋山, 几乎纵贯整个湘南。 名山胜水, 景物壮观, 但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湘江两岸葱郁的枫林和那变幻莫测、飘渺如轻纱似的烟雨。而在这枫林丛中、烟雨深处,又不分白天黑夜,或远或近地传来山猿的啸吟,更为霭霭烟雨笼罩下的莽莽枫林增添了几分幽静,也给舟上的行人带来了几分孤寂和凄凉。

  江水漫漫,青山悠悠,因春水而受阻的诗人,也不得不悠闲起来,面对无尽的青山,碧绿的江水,葱茏的枫林,苍茫的烟雨; 耳听江风呼啸,山猿低吟,木船戛轧,渔夫哼唱,不禁灵感袭来,诗兴大发。情思所至,遂步湘江民歌曲调《欸乃曲》,作诗五首,交给舟子,和着棹船时船夫的 “欸乃”之声,传唱起来。

  接下二句是写《欸乃曲》的音乐效果。

  本是于清幽孤寂之中作的《欸乃曲》,一经舟子传唱,停下船桨静心品味,便觉韵味无穷,似乎是古时那高华典雅的乐曲回荡在云山之中一样,令人心情为之一宽,精神为之一振。“韶”,又称大韶、大磬,是虞舜的乐歌。“濩”,又称大濩,是商汤的乐歌。元结曾作《补乐歌十首》,其中有《大韶》、《大濩》,赞颂舜、汤的歌舞升平、万民欢腾景象。在这里,诗人用一向称颂的雅乐《韶》、《濩》之音来比作缭绕在云山之中舟子所唱的《欸乃曲》,可看出作者对民歌的重视与喜爱,这与他关心民生疾苦,发展新乐府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另外,从诗歌创作的环境看,阻舟湘水之中,整日唯闻猿吟。如今,从那闭塞而幽寂的湘水深处唱出《欸乃曲》的节奏,可谓空谷足音,无疑给千里枫林,给烟雨云山,给舟子行人驱散了因阻滞而生的烦恼与孤寂,带来了生气与活力。这正如明代周珽在《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所说:

  烟雨晦暝,猿吟朝暮,此际欸乃时发,静而听之,自有无穷幽思。谁谓山讴野唱,非清庙明堂之响,不足以娱耳也。

  诚然道出了此诗的美学意蕴。

  元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在创作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 (《箧中集》)的淫靡的形式主义诗风,提倡质朴古雅的风格。这首诗虽为山歌野唱之题,但却用笔典雅,意境幽美,颇具神韵。

相关推荐
  • 宋·范成大《步入衡山》原文及赏析
  • 宋·岳飞《池州翠微亭》原文及赏析
  • 唐·苏颋《汾上惊秋》原文及赏析
  • 明·文征明《沧浪池上》原文及赏析
  •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谢惠连《泛南湖至石帆》原文及赏析
  • 唐·张子容《泛永嘉江日暮回舟》原文及赏析
  • 唐·羊士谔《泛舟入后溪》原文及赏析
  • 清·厉鹗《泛舟鉴湖》原文及赏析
  • 明·李梦阳《浮江》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作品人物网vrrw.net 2016-2022